第64章 當年的三封信 (第1/2頁)
未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叔父名關揚旌,約莫二十年前失蹤,至此再無絲毫蹤跡,而具體當年具體發生過何事,叔父因何原因失蹤,我無從得知。祖父從未與我講過,阿孃對此也緘默,便是族中那些人也對此諱莫如深。後來關家找了數年也未找到人,父親便生了起復‘長鶴’之心,目的便是為了尋找叔父。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關璀語氣不明,“只是阿父大約當時未曾想過,元氣大傷沉寂了那麼多年的‘長鶴’,豈是三五年的功夫便能徹底重生的?阿父花了近六年時間,才將‘長鶴’基本整合起來,但到底沒有尋到叔父。”
“後來阿父去世,祖父接手了‘長鶴’,那幾年亂戰,‘長鶴’行的也是救助百姓之事,但卻比從前更加謹慎,也更加隱秘。再後來,祖父避居此處,幾乎不再離開蜀中,‘長鶴’便成了祖父看外面世界的一雙眼睛,讓他即便身處山中也能知天下事。”
“這便是‘長鶴’的由來和發展。”關璀說完,微微抿了抿有些乾澀的嘴唇,看向崔寄。
從頭聽來,崔寄只覺得這算得上是個傳奇的故事。
這樣一個並未掌握在當權者手裡的隱秘組織,如此起起伏伏地存在了百十餘年,卻從未讓天下因此引起半分波瀾。甚至還因為它的存在,減少了千萬百姓的諸多痛苦,也拯救了無以去計數的性命。
這是關家人的風骨和仁德啊。
崔寄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他低頭去看手裡的紙張。
這紙張與關璀自用的那樣的好紙不一樣,但比如今市面上的紙張顯然質量也要好很多,雖不過分厚實,但也更均勻也更有韌性。
而這紙……
崔寄將這紙翻了又翻,然後才發現在紙上所寫內容的起始和結束的位置,都有一處與紙張顏色近似的暗紋。若在尋常光線下,或許會只當做是紙張本身的紋理,而當對著陽光或者燭光時,便能清晰地發現那暗紋有細微的光芒。
崔寄將紙張往燭火前移了移,照著光一瞧,果然是熟悉的冕日捲雲紋。
三年多前雲旗軍即將打入新都府時,原本氣勢高漲的雲旗軍一路披荊斬棘,卻在新都府城下受挫。
原本預估城中勢力不足雲旗軍十之三四,以雲旗軍的實力頂多三日便可攻下城池,卻不想那一場戰事打了七日都不曾攻下新都府。
後來兩日,城中兵力顯然不濟,雲旗軍正欲一鼓作氣攻下新都府時,卻突然收到三封密信。
以不同的方式送到的三封密信,其中卻是一樣的內容。
那三封信告知他們新都府大半兵力已經撤退,如今的頹勢本身就是個局,而三日後新都府將成為一座空城。而同時已有三股軍隊勢力從各方而來,目的便是為了圍剿雲旗軍。這是那些在諸方亂戰中已見頹勢的最後苟延殘喘的幾股勢力,破釜沉舟做出的針對雲旗軍的局。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那時的局勢下,只要雲旗軍打過了新都府,那天下,便是晏琛這位雲旗軍主君的囊中之物了。
也便是因為這三封信,給了他們最重要的提醒,止住了雲旗軍繼續攻城的勢頭。後來雲旗軍放棄了攻城,三日時間繞過新都府,繞出了包圍圈,同時也完成了最後的反攻。新都府與天下,才最終得以安穩地收到晏琛手中。
而當時那三封信中,首尾處也是一模一樣的冕日捲雲紋。後來戰事結束,崔寄與晏琛還曾想憑藉著那紋樣去探尋這密信的來源,也是一無所獲,甚至都未曾找到絲毫有用的線索。
而至今日,摸著這同樣的紙張,看到這同樣的冕日捲雲紋,崔寄才驚覺,這答案已經送到了自己的眼前。
這一刻,他突然覺得,或許自那時起,天下局勢還未徹底分明的時候,懷闕先生便已經選定了主君。
而當他開口問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關璀卻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