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那些年的文人才子(七) (第1/2頁)
騙子走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陵事件於司馬遷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折,他遭受了世間最屈辱的刑罰—腐刑。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的:李陵,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可這小子竟然投敵了,在與匈奴的作戰中,不敵匈奴就投降了,訊息傳回朝中,朝臣震驚啊,尤其是咱劉豬豬,他生平可是最恨匈奴了,恨不得見一個殺一個,這讓他如何不震怒,而就在這個當口太史公發言了,他竟然為李陵發聲,主播都不得不感嘆一句太史公勇氣可嘉啊!】 漢朝。 李陵:“我投敵了?” 李陵有些不敢置信,他根正苗紅的官三代竟然作戰失敗了? 李廣:“混賬!” 李廣的腦袋一懵,血氣上湧,瞬間氣息都不穩了,想他李家三代忠良,他一生所求不過是立功封侯,封妻廕子,可最終竟出了個投敵的孫子。 劉徹:“好小子,竟敢投敵!” 漢武帝大為震怒,雖然還沒發生,但是不影響他發火,李陵,他記住了。 而司馬遷則是臉色蒼白,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李陵投敵上,而他則一心在腐刑上,年輕的司馬遷腦袋嗡嗡炸響,於他而言這無疑是奇恥大辱,他究竟有什麼錯?他的未來竟會遭受這樣的恥辱! 【漢武帝天漢二年,李陵率五千人馬,配合貳師將軍李廣利討伐匈奴,遭遇了匈奴八萬主力大軍,結果兵敗投降。其實想想也知道區區五萬步兵如何敵得過八萬敵軍?李陵是名將之後,但是他不是軍事奇才,他沒有韓信這樣的軍事才能,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能以少勝多,面對遠多於他的匈奴兵力,他沒有本事扭轉乾坤,但其也是勇武的,苦苦奮戰了八天,箭都射完了,身邊計程車兵倒下了一批又一批,在進退不得的情況下,他方無奈投降的。】 漢朝。 劉徹:“李廣利是誰?也是如衛青一般能征善戰的將軍嗎?” 彼時的武帝后宮之中還沒有李夫人這一號人,自然也不知道李廣利何許人也,而年輕的武帝此刻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他既然把他封為了將軍,派他去打匈奴,他自然是有本事的,不然何以能替代衛青呢? 還有李陵這傢伙,投降就是投降了,沒什麼無奈的,真要無奈,你自殺殉國啊!豈能投降匈奴!向來恨匈奴恨得牙癢癢的漢武帝只看重結果,李陵該殺! 【可以說李陵的投降是無奈的,他的本心是想報效朝廷,像他的爺爺李廣一樣,激戰匈奴,為家族贏得榮譽,所以這次的作戰是他自請而來的,然命不由他,他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年輕氣盛的他栽了一個大跟斗,就此把家族給填了進去,順帶還連累了一個外人。】 漢朝。 李陵:“我年輕氣盛?我投敵?” 身為名將之後,李陵有李陵的驕傲,他至今也不相信他敗給匈奴了,甚至還投降了,最不濟馬革裹屍還,未來的他為什麼會投降? 【李陵的投降或許有著諸多原因,當滿朝都在痛斥李陵之行為的當口,太史公不過是說了一句公道話,可也由此捅了馬蜂窩,惹得龍顏大怒。司馬遷言李陵平時的為人與作風,不像是會投降的人,他投降於匈奴定是權宜之計,此刻說不定正尋找著機會報答朝廷呢!】 【或許正如太史公所言,李陵乃是假降,甚至他的失敗乃是源於貳師將軍李廣利的無能,然豬豬盛怒之餘是不會承認自己用人不當的,於是乎司馬遷看似合理的一番辯護,便為他埋下了悲慘的命運,他被冠於“誣上”的罪名下獄。】 漢朝。 李陵:“定是如此,我又豈會真的投降匈奴?” 李陵依舊分外糾結著降敵之事,而糾結之餘對於司馬遷更多了幾分感激兼歉意,畢竟滿朝只有他肯替他說話,還被他給連累了。 這便是最好的解釋。李廣如是想,他是最不願意孫兒投敵的那個人。 而此刻尚年輕的武帝雖憤怒卻也在天幕的引導下思索這種可能性,用人失誤,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也不是不能接受李陵假投敵,要不,李陵的命暫且留著吧! 【就這樣,太史公鋃鐺入獄,在獄中經歷了種種酷刑,為此他沒有屈服,再痛苦,他也熬了下來,可惜他沒能等來被開釋的那一天,而是迎來了更為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