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那些年的文人才子(二十二) (第1/2頁)
騙子走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生活依舊苦,但是在成都的那段日子算是杜甫晚年過的較為安逸的生活了,忽略那每年的秋風來臨時期,他沒事就與夫人楊氏下下棋,寫寫詩,情致來了,攜手泛舟湖上,這大概也是老杜晚年漂泊西南最為快樂的一段時光了,因為緊接著他又要漂泊了。】 這樣的日子似乎也挺閒適的! 被困居在長安的杜甫難得的看了眼天幕,看著天幕中妻兒的音容笑貌,他好懷念啊! 杜甫很是想念妻兒,可於他而言,與妻兒團聚竟也是一種奢望? 【嚴武的去世,讓杜甫再度失去了依靠,他辭了職,離開了成都。這些年,他幾經輾轉,大多時候都是寄人籬下的,他想家了,分外思念自己的家鄉,於是乎老杜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隨後漂泊到湖南嶽陽,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感嘆萬千之下,一首《登岳陽樓》呼之欲出。】 【可惜,戰亂不斷,杜甫始終未能回到他的故鄉,一路南下,在小舟上與世長辭,時年59歲。】 【回顧杜甫的一生,是充滿磨難的一生,也是讓人感動的一生,他一生坎坷,也一生執著,他心懷國家,也心懷黎民,他的詩很現實,沉鬱頓挫,也是史詩,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寫照。生前的他並不出名,不是他不好,是世人不懂他,他能以凡人之軀成就詩聖之名,他當之無愧。】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和杜甫就是大唐文壇之上的雙子星,雖群星薈萃,卻都不及兩人耳,“詩仙”與“詩聖”在後人心中永遠都是不可替代的,然他兩人之並肩,卻有著許多人的不滿,粉絲們為他兩人誰為第一,爭的面紅耳赤,各不相讓。】 韓愈:“……” 這不是他寫的嗎?後世之人閒的蛋疼嘛!在他看來,李杜兩人,那是不相上下的。 【那麼是誰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呢?中唐的元稹,他認為,李白的詩歌雖然豪邁不羈,但是託物言志、古體樂府,都是不如杜甫的,然後一些詩歌的技法和意境也不如杜甫,至於律詩,與杜甫相比,李白那是差了很多。元稹不愧是杜甫忠實的粉絲,尊崇杜甫的同時,還不忘貶低李白。】 元稹:“杜子美多厲害啊!” 他說的沒錯啊!他就喜歡杜甫,杜甫當為第一。 同時代的白居易也深以為然,雖然李白成名早,可是論才情,還是杜甫好。 【到了宋朝,更是揚杜抑李,形成了“千家注杜”的蔚然場面,以黃庭堅等人為首的江西詩派更是遙尊杜甫為祖,至於其他喜歡杜甫的文人更是數不勝數,比如王安石,他也是杜甫忠實的粉絲,一看到杜甫的畫像,便能膜拜不已的真愛粉。當然喜歡李白的亦不在少數,比如北宋的歐陽修,明朝的楊慎等等。那麼誰為第一便成了歷朝歷代都爭論不休的話題了。】 杜甫:“……” 看到後世之人如此喜歡他,杜甫的心中很開心,能與偶像並肩,他更是高興,但同時也很汗顏,在他的心裡,李白自然是最厲害的,他無論如何也是追趕不上的,後人怎能將他排在太白兄前面呢! 還有為什麼要爭這種?第一啥的,有意義嗎? 杜甫從來不在乎虛名,他也沒認為自己的才華舉世無雙,但是他也怕偶像不開心,所以他轉身去看李白,只見李白依舊笑眯眯的,看來也沒受什麼影響。 李白:“子美有如此成就,我開心還來不及呢!” 李白豁達的心態才讓他不在乎這些呢!更何況,他與杜甫投緣,看著未來有那麼多人喜歡他,他真心的為這位小老弟高興。子美的才情,子美的詩名,是他歷經磨難,一步一步走來的。詩聖之名,名副其實,他為第一,又何妨? 不過,話說誰第一重要嗎? 【而在主播看來,李白和杜甫,交輝相映,光照千古,一個天縱之才,揮灑恣意,詩歌宛若天成,不加雕飾,一斗酒,百篇詩,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一個心中有天下,筆下自無私,乃詩人之典範,他用詩歌描繪歷史的深刻,用漂泊的人生書寫思想,他們雖風格迥異,可同樣才情絕倫,他們都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