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十五) (第1/2頁)
騙子走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夾河之戰,盛庸戰敗,朱棣進軍真定,然考慮到攻城困難,於是決定誘敵出戰,雙方會於藳城,一番交戰,南軍的火槍和弓弩依舊發揮著超強的作用,一頓掃射,燕軍的帥旗瞬間千瘡百孔,然朱棣本人卻是一點事都沒有,這可又得歸功於建文帝的禁殺旨意了,可以說那就是朱棣的免死金牌啊,讓他一次次的逢凶化吉!】 嬴政、劉徹:“那火槍不知他大秦(大漢)能否造出來?” 朱元璋、朱棣:“朱允炆,傻子嘛!” 朱允炆:“.…..” 【後兩軍再次交戰,然在戰鬥中突然又颳起了猛烈的大風,南軍不能敵,大敗而去。】 風啊!你可真是他朱棣的及時雨啊!每次都相助於他,當真是天意如此嘛!上天都覺得朕這個皇帝做的很失敗? 建文帝不禁捫心自問,他哪裡做錯了?他才是太祖欽定的接班人!為何上天助他而不助朕? 【一次大風可以說是偶然,二次大風可以說是巧合,可三次,且兼在朱棣生死存亡的關頭,這未免也太巧合了,難免不讓人懷疑這大風就是朱棣召喚來的,朱棣“風系魔法師”的稱呼實至名歸啊!】 【當然那是戲言,朱棣若是有這本事的話,直接召喚出超級大風,把建文帝颳走就好了嘛!何須辛辛苦苦的打靖難之役!但是他這運氣也確實好到爆棚啊!不僅有黃子澄、李景隆、建文帝這樣的助攻,還有大風當他的外掛,似乎真有那麼一點天意在裡面,就連他本人也認為是天命所歸。】 是的!天意在朕!不在朱允炆那個小子身上! 永樂年間,朱棣無不贊同天幕的這話,而他更想讓他的父親看看他選的繼承人不如他,此時此刻他竟有點期待天幕趕緊跳過這一段,多說說他為帝后的的功績。 【夾河、藳城之戰再次使南軍損失慘重,正面戰場的戰事稍稍緩和。南軍改為透過談判、反間、襲擊後方等方式開始了間接作戰。】 【然和談、反間皆未成,建文三年冬,朱棣決定率軍南下,建文四年,燕軍進軍徐州,徐州閉城死守,朱棣遂不再理會,轉而逼近安徽宿州,雙方互有勝負,然因為徐輝祖援兵的及時趕來,雙方在齊眉山之戰,以南軍的勝利告終。】 【所以說麼,朝中大將還是挺多的,燕軍在他們手中可沒佔到什麼便宜,甚至好幾次都是慘敗,朱棣最終能打進南京城,還真不能怪朝中無將,安安覺得主要還是決策者的問題,咱朱棣能成為史上第一位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帝王,他建文帝得負全責啊!】 建文帝:“……” 朕丟了天下,最終還全是朕的錯!朕難道不該削藩嗎? 自打天幕說起靖難之役後,建文帝無時無刻不在反思,他不該聽信黃子澄的話?他不該任用李景隆?他不該說那句“毋使朕有殺叔之名”? 【南軍的勝利,再加上天氣炎熱,酷暑難當,燕軍陷入了窘境。燕軍諸將有些消沉,想要北返,朱棣自然是不允,都到這個地步了,自然沒有後退的道理。然大部分燕軍依舊想要回去,就在這時朱棣手下大將朱能站出來了,他力挺朱棣,他道:“漢高祖十戰九不勝,卒有天下。”燕軍因此大受鼓舞,這才歇了折返的心思。】 突然被提的漢高祖劉邦:“……” 提乃公幹嘛!乃公不需要打仗,乃公懂得用人就夠了! 【朱棣這邊是士氣鼓舞了,建文帝那邊卻又出昏招了,朝中以為燕軍已兵敗,而京城不可無良將,遂召回了徐輝祖。】 懂得軍事的帝王都快暈倒了,這種關鍵時刻,竟還把人召回去了,這個建文帝也真的是昏招頻出,沒能力也就算了,還瞎指揮! 【徐輝祖回京,靈璧之戰再度打響,南軍潰敗,降者無數。其實啊!如果徐輝祖不回去,南軍也未必會敗。然而假設就是假設,在滔滔歷史之中,南軍就是敗了。靈璧之戰徹底擊潰了南軍主力,此後燕軍直趨南下,再也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了。】 【有時候歷史就是那麼驚人的相似,千年以前的垓下之戰就在此附近,此戰決定了楚漢的勝負,項羽兵敗,劉邦方得天下。】 漢朝。 項羽啊!那可真的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啊! 劉邦也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