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後時代 (第1/4頁)
泣血染長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70年的電視內容受限,乏善可陳。
四九城的電視訊號,僅能搜到一個電影片道。
即京城電視臺,京城電視臺後來改名央視,就是後世人們熟知的央媽。
這個時期的節目型別主要包括新聞、文藝表演等。一些經典的作品如京劇《沙家浜》,1970 年 5 月北京電視臺就攝製了電視螢幕複製片。還有中國電視公司(中視)的綜藝節目《歡樂假期》,於 1970 年 4 月 5 日開播。
小孩子愛看的動畫片也有,不過有限。
包括60年代以前製作的各種經典動畫片,例如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從民間剪紙、皮影戲借鑑發展而來的剪紙動畫《漁童》《金色的海螺》;中國第一部重在寫意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木偶戲《神筆》等等。
電視上都會重複播放,可能在某個夏天的下午,可能在某個冬日的黃昏,突然就播放了,惹得一群在外戲耍的小孩子,齊齊跑回家裡,聚集在電視前。
只能說是可遇不可求。
到了七十年代中,大環境變得寬鬆,為符合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
逐漸放寬了對電視內容的限制,鼓勵發展文化產業,電視及其背後的文化產業才真正迎來崛起。
後世的許多老牌藝人,如皇阿瑪唐國薔,張鐵臨,甲方乙方的葛尤,女兒國女王朱琳,與國王齊名的絕代佳人龔雪等等等等,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1975年的《第二個春天》,1977年由唐國薔主演的《南海風雲》,1979年引進的,由古龍小說改編,鄭少秋飾演的《楚留香》,再到後來火爆全國的《上海灘》,《大俠霍元甲》,《少林寺》......
從北影廠,八一廠等老牌國有廠商自制劇,到引進香江電影、電視劇,再到合資片,外埠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電視技術不斷發展,電影片道逐漸增多,節目型別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
人們可以透過電視觀看各種型別的節目,包括新聞、電視劇、綜藝、體育賽事、紀錄片等。同時,高畫質、智慧電視的普及也為觀眾帶來了更好的觀看體驗。
國家越來越開放,文化產業越來越火熱,再然後——
再然後就被一些人給玩兒壞了。
人們寧願看一群演技拙劣的網紅,也不願看一群自娛自樂的小丑。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華夏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陳澤再一次見證了歷史。
雖然這顆衛星會在執行28天后(設計壽命為20天),於1970年5月14日電池耗盡停止發射訊號,《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結束了其工作壽命。
但陳澤知道,它會像退休的先驅者,遊蕩在太空的,繼續在空間軌道上執行,直到許多年以後。
它會在未來的幾十年看著自己的一個個嫡系後輩,飛上太空,飛離地球,飛上月球。
它將見證華夏航空航天的崛起,見證華夏大地的復興。
它只是一個開始,一段新歷史的開端。
“哇!真的飛起來啦!”
“它不會掉下來嗎?”
“不會,人家不是說了,太空沒有,沒有什麼勞什子萬,萬什麼引力。”
“那它會不會看見外星人?”
陳澤家聚集了一大片的人,附近幾個院兒的都來了,將陳家擠得是水洩不通。
不少人在看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