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煙入墨書流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沿著溪流沖刷出來的河谷前行,這便是進山的通道,通道左右分別是高達百丈的山峰。
兩山之間相距十多丈,漲水時,整個河谷就是水道,只能划著小舟才能進出。眼下晚春時節,溪流的水量還不大,所以除去中間的溪流,兩邊分別還有四五丈的砂礫地,可供人馬通行。
從山外進來,前行三十餘丈,兩側山體間一道天然形成的土石牆橫亙在河谷中,高約兩丈的土石牆,像是從兩邊山體中長出的觸手。不知道是兩座山峰原本就連在一起,後被溪流衝出了豁口,還是兩座山峰滾落的泥石,在溪谷中堆積成了這樣一道土石牆。
土石牆的中間,有一道三丈寬的豁口,溪流從豁口處流出,通向山外。兩邊山體,要麼是直上直下的絕壁,要麼就是銳利如刀鋒般的石灰岩。只要依著天然形成的土石牆,搭建防禦工事,絕對是事半功倍。
這裡便是林宗澤、徐子晉選定的地方。
幾天沒日沒夜的趕工,沿著土石牆的頂端,搭起了兩道柵欄。柵欄後,原木做支撐,鋪上竹片釘成的竹排,可同時容納三人並行。從遠處望去,就像依著山體,在兩座山之間搭起了一座竹木橋。
在橋的兩端,各自修了簡易的竹梯,方便人員上下。
竹木橋的外側是密實的柵欄,站在竹排上,柵欄的高度剛好比胸口低一些,方便弓手射擊。
靠近山體,左右兩邊還分別搭了一座簡易的望樓,望樓高出柵欄一丈多,上端能同時容納三四個人,這是防禦工事中必不可少的瞭望哨。
兩道山體中間,用原木和毛竹捆紮而成的大門也已經完工,大門從底部到頂部足有兩丈高,這兩扇門,沒有四五個壯漢根本無法開啟。
站在竹排上,林宗澤、徐子晉兩人,看著下面忙碌的人群。
只見,數百人,分成了幾十個小隊伍,不停地從山裡山外,把一塊一塊的大石頭運到土石牆外。這些大石,貼著山體堆放,既不影響溪流,也留出了供人馬通行的通道。
此時,從山外,搖搖晃晃的駛來兩駕牛車,牛車上,用手臂粗的樹枝紮成了牢籠,不過現在兩個牢籠中關著的不是人,而是十多頭豬。
之前,許山海只要逮著機會,便不時的給林宗澤灌輸一些營養方面的知識。可是,對於林宗澤來說,這些年苦日子的感受太過於深刻,所以,他一直堅持,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至於,其他的,統統屬於浪費。
但是,任林宗澤的觀念再根深蒂固也架不住許山海時不時的嘮叨,日積月累之下,林宗澤開始慢慢有了一些轉變。還有一點便是,人性中,誰不想吃好一點、穿好一點?
俗話說“當兵吃糧”,現在的國興軍不能像官軍那般,給每個人開到一兩白銀、三鬥米的糧餉(標準如此,可是真能拿到多少,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吃食方面,就更不能馬虎。
並且,隨著肉食的攝入,當下所有人都有的“夜盲症”1,在國興軍中,也將得到改善。將來,夜能視物的國興軍,光是夜襲,就能讓所有對手為之膽寒。
聽多了這些話,林宗澤雖然將信將疑,但是轉念一想,只需每個月花幾十兩銀子,就能增強所有人的體格,體格增強,戰鬥力自然也就提高,如果確有其效,又何妨一試?更何況,以國興軍現有的財力,林宗澤還不至於吝嗇到,每個月區區幾十兩銀子都捨不得的地步。
並且,自從進山後,建營房、修防禦工事,全都是砍樹、挖地、搬石頭之類的重體力活。為了加快修建速度,也為了提高士氣,林宗澤終於不再堅持吃飽就行的原則。
既然林宗澤不再阻攔,許山海琢磨一宿,拿出了一個提高伙食標準的辦法:
在原有的基礎上,一天三餐,細糧管飽,然後每五天加一次肉食。這個肉食是主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