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圍了之後,漢朝對匈奴一直都是用和親的辦法,表現出服軟的樣子。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國家有錢了,百姓日子也安穩,有了和匈奴對抗的底氣。漢武帝可不是那種能忍氣吞聲的主兒。
建元六年,匈奴又來請求和親。
這是漢武帝第一次碰到和匈奴有關的事兒,他沒啥經驗,就問問大臣們的想法。
漢武帝心裡琢磨:“朕頭回處理這事兒,不知道大臣們都咋想,先聽聽他們咋說。”
大臣們分成兩撥,一撥主張打仗,另一撥主張和親。
主張打仗的王恢是燕地人,一直在邊郡防守,很瞭解匈奴的情況。
他說:匈奴人沒個準性,和親了也照樣反悔,多年來咱們一直忍著,他們倒越來越過分,這次和親估計就是想騙咱們東西,不如打他們,把他們制服。
漢武帝聽著,心裡一股火就起來了,想著:“朕可不能再慣著匈奴了!”
主張和親的韓安國是個立過大功的老將。他說:匈奴人不講信用,可咱們就算打敗他們,也不好控制,而且他們那地方沒啥用,派兵去那麼遠打仗,勝負不好說,風險太大。
所以還是和親好。
漢武帝皺著眉頭,心裡尋思:“韓安國說的好像也有點道理,這仗能打贏不?”
韓安國的說法大臣們大都贊同,漢武帝就同意和親了。
可這不是漢武帝心裡真正想的。
三年前,漢武帝聽匈奴的俘虜說,匈奴打敗了月氏王,還用人家的頭當酒杯,月氏跑了心裡恨匈奴,可惜沒人和他們一起打匈奴。
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月氏,想聯合他們打匈奴。
漢武帝心裡想著:“和親只是暫時的,早晚要讓匈奴對大漢服氣。”
可見,這次同意和親是因為打仗的時機還不成熟。但打匈奴這事兒已經在漢武帝心裡惦記上了。
兩年後,王恢又主張打仗,又引發了“打仗還是和親”的爭論。
韓安國還是堅持和親。
他說:高祖都和親了,那是為了天下安定,到現在都好著呢。
王恢反駁說:“現在邊境老是出事,士兵百姓死了不少,這哪有和平?”漢武帝心裡一陣激動,真想馬上出兵。
韓安國接著說,匈奴人神出鬼沒,咱們去他們那打仗,沒糧草沒人馬,怎麼能贏?
王恢早等著他說這話,就把事情講了。原來是馬邑的豪強聶壹翁出的主意,先在馬邑埋伏好人,他去騙匈奴單于來,到時候就能把匈奴一網打盡。
漢武帝聽了,眼睛放光,心裡大喜:“這次說不定能成,一定要給匈奴點顏色看看!”韓安國知道自己說不動了。
於是漢武帝派了李廣、公孫賀、王恢、李息等人,帶了三十多萬人,在馬邑設埋伏。
軍隊出發後,這幾天漢武帝估計都睡不好,又擔心又興奮。
他翻來覆去,心裡嘀咕:“這一仗關係到大漢的面子,可一定要贏啊。”聶壹翁去了匈奴,騙單于說能投降,把城裡東西都給他。單于一聽樂壞了,帶了十萬人就來了。
匈奴人一路搶東西,快到馬邑的時候,單于覺得不對勁,怎麼一個人都沒有,就害怕了,改道去了武州。
武州的尉史被匈奴抓住,把漢朝的計劃全說了,單于嚇得趕緊跑。漢軍追到長城就不追了,負責襲擊匈奴輜重的王恢也不敢追。
漢武帝可氣壞了。漢武帝心裡大罵:“王恢,你個膽小鬼,白白錯過了機會!”
王恢說:“當初說好匈奴進了馬邑城再打,現在他們跑了,我手下就三萬人,打不過啊,我是為了給陛下保住這三萬人。”
漢武帝就讓廷尉審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