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村莊的民俗傳承 (第1/2頁)
喜歡九頭草的蘇寒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錦繡站在村莊的老槐樹下,微風輕輕拂過,帶來遠處田野的芬芳。她心中一直牽掛著村莊那些瀕臨失傳的民俗活動,深知這些民俗是村莊的根,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她首先從村裡最年長的老人入手,拜訪了德高望重的李奶奶。李奶奶的屋子裡瀰漫著陳舊的氣息,牆上掛著一些老舊的民俗器具。蘇錦繡恭敬地坐在李奶奶身旁,輕聲問道:“奶奶,您能給我講講咱村過去那些民俗活動嗎?像以前的花燈節是怎麼過的呀?” 李奶奶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光亮,開始回憶起來:“孩子啊,以前的花燈節可熱鬧了。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親手製作花燈,到了晚上,大家就提著花燈在村子的廣場上聚集。有各種各樣的花燈,有兔子形狀的,有荷花形狀的,燈裡點上蠟燭,亮堂堂的。還有舞龍舞獅的隊伍穿梭其中,鑼鼓喧天,那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啊。”
蘇錦繡聽得入神,她趕忙拿出紙筆記錄下來。接著又問了許多關於其他民俗活動的細節,比如傳統婚禮的習俗、豐收祭祀的流程等。從李奶奶家離開後,蘇錦繡又走訪了村裡的其他老人,收集到了豐富的資料。
她決定先從恢復花燈節入手。蘇錦繡召集了村裡的年輕人,向他們講述花燈節的歷史和意義。一開始,有些年輕人對此並不感興趣,覺得這是老掉牙的東西。蘇錦繡耐心地解釋道:“這是我們村莊的文化傳承,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瑰寶。如果我們不把它傳承下去,以後就再也看不到了。” 慢慢地,一些年輕人被她的真誠所打動,開始加入到籌備花燈節的隊伍中來。
蘇錦繡組織大家一起學習製作花燈。她請來了村裡手藝還健在的老師傅,教年輕人如何用竹篾扎骨架,如何用彩紙糊燈面。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聽老師傅講解,一邊動手嘗試。一開始,很多人都扎不好骨架,不是形狀歪扭就是容易散架,但沒有人放棄。經過反覆練習,終於做出了像模像樣的花燈骨架。
在糊燈面的時候,蘇錦繡鼓勵大家發揮創意,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有的年輕人畫了村裡的山水風景,有的畫了神話故事裡的人物。隨著一盞盞花燈逐漸完成,村莊裡也瀰漫起了一股濃濃的節日氛圍。
到了花燈節當晚,村莊的廣場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燈。蘇錦繡還邀請了鄰村的朋友和鎮上的領導來參加。舞龍舞獅的隊伍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舞動起來,孩子們在花燈間嬉笑玩耍,大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整個村莊彷彿回到了過去的繁榮時光。
除了花燈節,蘇錦繡還著手恢復傳統的豐收祭祀活動。她和村民們一起清理了村裡的古老祭壇,按照老人們的描述重新佈置。在祭祀當天,村民們穿著傳統的服飾,抬著用糧食和水果做成的祭品,莊重地走向祭壇。祭祀過程中,由村裡最有威望的長者主持儀式,祈求土地神保佑來年豐收。年輕人們雖然對一些儀式環節不太理解,但也都認真地參與其中。
在傳承民俗的過程中,蘇錦繡遇到了資金短缺的問題。製作花燈、準備祭祀用品等都需要錢,而村莊並不富裕。她想到了利用繡坊的盈利來補貼一部分,同時積極向政府申請文化扶持資金。經過努力,政府被她的堅持所打動,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援。
蘇錦繡還意識到,僅僅恢復民俗活動還不夠,還需要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這些民俗的價值。她邀請了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們來參觀民俗活動,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她還聯絡了一些媒體記者,對村莊的民俗活動進行報道。透過媒體的傳播,村莊的民俗活動吸引了不少外面遊客的關注。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莊的民俗活動越來越豐富。蘇錦繡又組織村民們恢復了傳統的戲曲表演、民間手工藝展示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生活,還成為了村莊的一張獨特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