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村民教育 (第1/2頁)
喜歡九頭草的蘇寒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錦繡的繡坊在拓展業務後蒸蒸日上,她的生活也越發富足。然而,她心中始終有一個牽掛,那就是村子裡村民們的教育水平。她深知,一個村莊的長遠發展離不開村民素質的提高,而教育是提升素質的關鍵。
蘇錦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李逸,李逸十分贊同:“錦繡,你這個想法很偉大。教育確實是村莊發展的根基,如果村民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村莊的未來不可限量。”
得到丈夫的支援後,蘇錦繡開始著手規劃在村裡設立學堂。她首先找到了村長,將自己的計劃詳細地說了出來。村長聽後,激動地握住蘇錦繡的手:“錦繡啊,你真是為村子做了一件大好事。這學堂要是能建起來,咱們村的孩子們就有希望了。”
可是,設立學堂並非易事。首先面臨的就是資金問題。雖然蘇錦繡的繡坊生意不錯,但要建立並維持一個學堂的運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蘇錦繡和丈夫商量後,決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積蓄作為啟動資金。
她還在村子裡發起了募捐活動。她挨家挨戶地拜訪村民,向他們闡述教育的重要性:“各位鄉親們,我們都希望村子越來越好,孩子們能有出息。設立學堂,讓孩子們接受教育,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辦法。我知道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但哪怕是捐出一點小錢,也是為村子的未來出一份力啊。”
村民們被蘇錦繡的熱情和真誠所打動,紛紛響應。有的村民拿出了自己辛苦積攢的銀錢,有的村民則捐出了家裡的糧食、木材等物資。
資金問題解決後,蘇錦繡開始尋找合適的先生。她知道,一位好的先生是學堂成功的關鍵。她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一位名叫周文的落魄書生。周文雖然家境貧寒,但學識淵博,為人正直善良。
蘇錦繡親自去拜訪周文,向他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周文聽後,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蘇夫人,你此舉實在是造福鄉里。我一直渴望能有一個地方教書育人,傳播知識,我願意到你們村子任教。”
學堂的地址選在了村子裡的一座廢棄的廟宇。蘇錦繡帶領村民們對廟宇進行了修繕。大家齊心協力,有的修補屋頂,有的粉刷牆壁,很快,廟宇就煥然一新,變成了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學堂。
學堂終於開學了。第一天,孩子們穿著整潔的衣服,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情走進了學堂。蘇錦繡也來到學堂,她看著孩子們興奮的臉龐,心中滿是欣慰。
周文先生站在講臺上,向孩子們作了自我介紹:“同學們,從今天起,我就是你們的先生了。我會教給你們識字、算數、詩詞歌賦,還有做人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周文先生髮現,由於孩子們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基礎參差不齊。有些孩子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周文先生並沒有氣餒,他耐心地從最基礎的知識教起,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孩子們讀寫。
蘇錦繡也經常到學堂來幫忙。她會給孩子們帶來一些自己繡制的小物件,作為對學習認真孩子的獎勵。她還會給孩子們講述自己在外面的見聞,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將來走出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堂裡的孩子們漸漸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不僅學會了識字、算數,還對詩詞歌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村裡的大人們也感受到了學堂帶來的變化。一些村民發現,自家的孩子變得更加懂事有禮貌了。而且,隨著孩子們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他們還能在家裡給大人講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道理,家庭氛圍也變得更加和諧了。
然而,也有一些村民對學堂存在質疑。一位名叫王二的村民說:“這學堂有什麼用?孩子們學了那些東西,又不能當飯吃。還不如早點讓他們回家幫忙幹活呢。”
蘇錦繡聽到這樣的言論後,專門找到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