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了看中臣太倉的金錠、銀錠的成色,的確發現這倭國產金銀質量非常好。
只是銅料的品質,有點差。
看樣子,主要在於銅冶煉的水平不怎麼高。
“你們那兒這種成色的銅,貨量大不大?”
阿布拿起有些發黑的一小塊銅錠,問道。
“銅礦也是新近這幾年陸續才發現,產量也不低。”
“只是冶煉方法限制,沒法煉出精銅,這也讓礦主和當朝很頭疼。”
“哦?這卻是為何?”
阿布好奇地問道,有金銀也行啊,還要什麼腳踏車?
“因為金銀雖然多,但卻不似銅幣那樣輕便細小易行,與老百姓生活和日常經濟無益。”
“當朝非常喜愛漢、隋錢幣,可您也知道,那些銅幣怎可輕易輸入我大和?”
“這大隋也一直缺銅,而銅幣就更不可能輸出了!”
“在我大和,原本想用銅來鑄幣,可是這銅雜質太多了。”
“只好透過貿易獲得漢以來各朝的錢幣,叫渡來錢,這些銅幣可比銀子值錢呢!”
“啊?還有這等事情?”
阿布聽了,更加吃驚。
銅比銀貴?開什麼玩笑!
但中臣太倉的話,立即讓他啞口無言。
“老先生莫要不信,你如果有大隋銅錢,只要品相完好足量,我願意以一兩銀兌換七百文。”
“啊,這麼貴?”
阿布脫口說道。
他的意思,就是說一兩銀子難道不是兌換一千文五銖錢?
雖然在大隋金銀不能流通,但官府對於外商兌換牌價,還是這個數啊!
這差價有點太大了!
鑄造銅幣,也不是什麼高技術,難道這小倭國就搞不出來?
“貴麼?”
“老先生,如果你手上有文皇帝時期的五銖,或者是足量五銖,我願意以五百五十錢兌一兩?”
“啊?嗯!這個不錯。”
“我嘛,手上倒是真有大量的銅錢,質量也很好,”
“有兩種,等等,你可以先看看。”
說完,從懷裡掏出兩枚黃澄澄的精緻銅幣,遞給中臣太倉。
第一枚,和開皇五銖,也就是俗稱的置樣五銖一般無異,但顯得比平常看到的更為精緻細膩。
錢文“五銖”二字,篆書。
背面方闊,周邊厚廓。
“五”字上下左端有豎紋,交筆圓曲,“朱”頭方折。
第二枚,卻是一枚私人錢。
與五銖一樣大小,圓形方孔。
正面為篆書,“大業通寶”。
背面為篆書,豎立“中華”兩字。
中臣太倉將這兩枚嶄新得就像剛生出來一般的錢幣,掌在手上,細細端詳。
這兩枚錢幣,恁是生得好看!
色澤發紫發紅,顯然主材是含量最高的紫銅,屬於品級最高的那種。
而兩枚錢幣的紋路,非常清晰整潔規整,猶如天生一般。
實在想不出,有何等利刃能將銅塊刻出此等模樣?
澆鑄法,是很難如此的!
手感光滑,圓潤,就像玉器一般,彷彿還經過了拋光和打磨。
再感覺重量,似乎還要比往常的五銖略重。
好東西啊!
精品!
中臣太倉吸著氣,有點愛不釋手。
那樣子,有點像個孩子。
這兩枚銅錢,是粟末地水力衝壓技術的產物。
八月份的時候,利用墨家槓桿理論和齒輪技術,再加上不斷進步的水錘技術,簡單的衝壓加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