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漸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夏侯和還是依言而歸了。
因為夏侯惠的堅持,且信誓旦旦的聲稱自己有辦法讓王肅不會介意。
對此,夏侯和自是不信的。
他可是當面見過王肅與王基爭執的。
也知道此二人都從學術之爭上升到相互指摘彼此品行了。
如王基指摘王肅公器私用,為了宣揚個人的學術觀點,竟藉著為朝廷定製禮儀時擅自篡改鄭玄定論的舊制,實屬不羞。
而王肅則是聲稱王基墨守成規。
所謂時移世易,什麼舊制都應該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如前漢劉邦讓叔孫通制定朝廷禮儀時,叔孫通制定的規矩中有多少是完全依據孔夫子推崇的周禮呢?如今他不過是小小變更一下鄭玄的觀點而已,有什麼好指摘的!
二人各執一詞,相互看不順眼,已然到了在公開場合貶低對方的地步。
若明確的定論他們孰對孰錯,是沒有人能一槌定音的。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此事就是王肅理虧一籌。
畢竟他是真的參雜私心在其中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惠更不應該與王基有什麼接觸與糾葛。
父父、子子、尊尊、親親。
如今這世道哪來的幫理不幫親呢?
尊親若是沒有佔著道理,那夏侯惠可以選擇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啊!
何必讓好事者有了茶餘飯後的談資,聲稱他贊同王基的觀點、而對自家外舅的做法很不屑呢?
當然了,夏侯和也知道自家六兄性情素來執拗。
下定決心了的事情莫說是他了,就連長兄夏侯衡都勸說不了,所以他也沒必要徒費唇舌。
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夏侯惠所謂的辦法就是如實相告~
卻說,依著先前拜貼的回信,第三日的辰時,夏侯惠便帶著家中管事孫婁以及些許禮物去登門拜訪王府。
聘禮先前夏侯衡已然下過了,他此番是去“請期”的。
就是商議迎親的日子。
至府門外,請門子通傳後,早就等候在內的王肅長子王惲出迎。
此時的王惲才十數歲,是個上唇還尚未冒出淡胡的少年,自然也與夏侯惠沒有什麼可攀談的話題。在依禮敘了幾句客套話後,他便將夏侯惠引去後堂見王肅。
王家的府邸頗大,連廊曲折,引路的王惲一路面色從容、步履穩健,很有詩書傳家的世家教養。
也讓緩步在後的夏侯惠心中頗為讚賞。
從這個少年郎身上的氣度,可以看出王家的家風很好,也意味著他即將迎娶的妻子王元姬定是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且都說女子容顏肖父,依王肅的容貌推斷,她長得應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就是不知,為人品性如何?
是的,夏侯惠並沒有見過王元姬。
在這樁盲婚啞嫁的婚事中,他只是知道王元姬的年齡,市井流傳的已故王司徒那句“興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為男矣”評語以及很是孝順。
娶妻當娶賢。
孝順之人,秉性應也不會差吧?
帶著這樣的思緒,來到後堂的夏侯惠,第一次以子侄禮拜見王肅時心裡也沒有多少抗拒,“惠,拜見常侍。”
王家的後堂,是王肅日常讀書註釋經義的地方,也是藏書之處。
故而擺設也很簡單。
三面皆架著庋具,滿滿當當的擺放著許多竹簡書傳,堂前也僅是設了兩張案几分左右而落,沒有主位之分;且左側那張漆色猶新,一看就知道是臨時挪來放置的。此時的王肅坐在右側那張案几後,沾須含笑,坦然接受夏侯惠的拜禮。
待夏侯惠行禮罷了,他才伸手虛扶,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