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漸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1章 不可伐
的確,今歲孫權不打算興兵來犯淮南。
不止於歲初蜀國沒有興兵以及去歲詐降失敗的緣由,更因為孫權有著一顆嚮往大海的心。
那也是遷都來建業後的必然。
先前曹丕受禪而劉備稱帝,孫權便定都在武昌,意圖將荊襄戰線作為吳國基業的突破口。
畢竟,如若吳國能全據襄樊的話,不管北上取宛洛還是東去取豫兗等中原腹心之地,皆可令吳國成就霸業。
只不過,魏江夏太守文聘鎮守的石陽城太難攻下了。
孫權努力了許多次,都無法攻下石陽城令江東精髓水師逆著漢水而上控制襄樊。
且文聘還十分長壽。
長壽到白髮人送黑髮人,只能收養了繼子文休作為繼承人。
故而,在襄樊戰線無法取得實際性成效的孫權,甫一稱帝便將便把都城遷回了建業,打算以石亭之戰的敵我優勢逆轉,將北圖中原的希望再次寄託在淮南戰線上。
當然了,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早年江東在淮南戰線的敗績,可是要比在荊襄多得多了。
如此情況下,孫權也有了“窮則變”的心思。
就如三次伐吳的曹丕,吸取了魏武曹操終其一生都無法突破濡須口的教訓,便將破吳的希望寄託在橫江浦以及廣陵郡的長江口一樣;始終無法攻破合肥城的孫權,也想用精銳水師尋到希望的曙光。
他以向遼東買馬為由,派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非魏國那位)率領上百艘規模的船隊北上聯絡公孫淵。
江南之地不產馬,而北伐魏國不可無有騎兵。
但不管是早年交州刺史士燮臣服江東之時,還是如今蜀吳兩國共盟後,江東都陸續從益州南部購置了大量的滇馬。只是這些滇馬在山脈縱橫之地如履平地,卻無法在平原上與魏軍匹敵;而遼東與遊牧之地相接,良馬自是不缺的。
且孫權遣人去遼東,也不止於想求購戰馬。
遼東公孫氏一直都是割據的存在,也是魏國後方的隱患之一。
如若江東與遼東聯盟了,此後魏國與遼東隔海對望的青州,就難以遣兵馬南下支援淮南抵禦吳兵了。
也算是遠交近攻、此消彼長的廟算吧。
至於遼東願不願意與江東聯盟,孫權到不需要擔心。
早在石亭之戰後,公孫淵便主動遣使來江東聯絡,表示願意脫離魏國臣服於吳國。
自然,什麼脫離魏國轉來依附吳國的,在沒有實際利益糾葛之前,就是一句示好建立交情的客套話。整個江東都知道,那時候的公孫淵之所以遣使來,不過是迫於自身的利益,故而才想尋個外援而已。
因為在那個時候,公孫淵才剛剛將從父公孫恭囚禁,自立為遼東之主。
這種篡權自立的做法,他肯定是擔心魏國發兵來征伐的。
畢竟,公孫恭在文帝曹丕的時候,就被封為車騎將軍、假節領遼東太守了。
事實上,公孫淵的擔心不無道理。
是時乃太和二年,已然算是魏國廟堂中最善軍爭籌畫的侍中劉曄,便諫言天子曹叡趁機發兵討遼東,將名為臣子實則割據軍閥的後患徹底解決了。
在劉曄看來,公孫淵奪權上位,必定有不少反對者。
只要朝廷擺明態度,以封賞官職等手段招誘這些反對者,讓他們作為伐遼東的內應,有極大的可能一戰下遼東。
只不過,他的諫言沒有被採納。
那時廟堂袞袞諸公以石亭剛剛敗北,而蜀國又連續興兵犯雍涼,皆聲稱此刻不宜將國力與精力損耗在遼東身上。
而才剛剛繼位沒多久的天子曹叡,綜合考慮之下也選擇了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