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這顆地球有點黃 (第1/3頁)
大活絡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2042年人類對於核聚變技術已經有了一些眉目。
尤其是人類航天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進行頻繁的深空探索後,
人類透過對木星的臨界溫度層的觀察和測算,極大的推進了核聚變的研發過程,
所謂的核聚變也不再是沒有日期的計劃,若他沒有穿越也許有機會見到人類突破核聚變時代。
而透過木星、太陽等天體資料,人類又發現可穩定實現的聚變有兩種。
一種便是普通的氫氦聚變,而另一種便是碳氮氧迴圈。
氫氦聚變是人類一直研究的物件,也是人類最有希望突破的聚變技術,
而碳氮氧迴圈聚變技術雖然有許多極好的優點,
大你就算人類突破了氫氦聚變技術,想要突破到碳氮氧迴圈聚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人類無法在小小的氦閃中存活,只能帶著地球去流浪,
面對更為恐怖的碳閃,需要克服難以想象的技術才能突破,
而碳閃還僅僅是進入碳氮氧迴圈聚變技術的門檻。
而一旦人類突破碳氮氧聚變技術,
除了無盡能源外,人類可以隨意產出元素週期表前面的一些元素。
等到那時人類便可憑空造物,成為物理意義上的神,這才是碳氮氧迴圈聚變的最重要意義。
而如今這艙段竟然是碳氮氧迴圈聚變實驗艙,如何不讓鵬舉驚訝。
……
鵬舉繼續瀏覽著解析出來的資訊,在這些資訊中,說明了這艙段的來歷。
“作為引力異常點的激發源。”
“也就是說,這碳氮氧聚變艙可以正常使用?”
“究竟是什麼存在將這聚變艙留在那處時空中的?”
瀏覽完接收的資訊鵬舉心中充滿了疑惑。
看著遺留資訊所說,這碳氮氧迴圈艙並未有加密手段,
只要接入空間站的控制指令系統,便可正常使用這艙段。
話雖如此,但鵬舉還是十分小心的連結著這個艙段,
透過幾日的無人裝置的橋接測試,鵬舉也基本確定了這艙段的情況。
其內部結構十分簡單,
有著一個自帶的控制系統,一個反應爐心,還有一個物質注入和可控產出單元。
“只可惜只找到了一些執行日誌記錄,並未找到其他資訊。”
隨著指令控制系統的接入,對於這聚變艙鵬舉也基本掌握,
按照其中的說明,鵬舉對這艙段進行了一次自檢。
自檢的結果顯示這艙段的各項功能都十分正常,只需要注入啟動元素,便可將這艙段啟動。
“要不啟動一下試一試?”
……
說實話對於這人類心心念唸的核聚變技術鵬舉十分好奇。
尤其是這碳氮氧迴圈實驗艙,可以憑空產生物質,更是讓鵬舉興趣滿滿,
畢竟他現在的空間站上缺少材料補充,若是真的能產出一些物質,
那維修空間站,能少花費不少的時間。
……
鵬舉不是猶豫的人,在對聚變實驗艙進行了多次檢測,確認了艙段的安全後,他便嘗試啟動這碳氮氧迴圈艙。
而碳氮氧聚變艙啟動過程並不複雜。
首先需要電力供給,進行點火,而後便要注入氫氧元素。
電力問題並不難解決,
此時的聚變裝置,已經不像二十一世紀初那種落後託卡馬克裝置一樣,
輸入大量的電力,所產出的聚變能還無法抵消電量的消耗,
在這碳氮氧迴圈艙中,電力所應用的地方,是類似火花塞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