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漫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家軍是民國時期實際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西北地方軍閥,其起源可追溯至清末同治年間。
同治三年(1863年),受陝西、寧夏回民事變的影響,甘肅河州的馬佔鰲起兵反清。隨後,馬佔鰲[áo]等人在清政府的招撫下,同治十二年(1872年)將其武裝力量改編為清軍,併成為地方官員,這標誌著河州諸馬勢力的崛起。
馬家軍的主要人物,如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馬鴻賓等,
馬家軍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三個派系(西北三馬)。馬佔鰲的兒子馬安良、孫子馬廷輔、馬廷賢,稱為西軍;馬海晏這一支,其子馬麒、馬麟,第三代就是馬步青、馬步芳,稱為寧海軍;馬千齡之子為馬福祿、馬福祥,第三代為馬鴻賓和馬鴻逵,稱為寧馬軍。
馬鴻逵(1892年生人),字少雲,小名三元,生於甘肅河州(今臨夏)。西北軍閥“四馬”之一,當地人尊稱“寧夏王”。
馬鴻逵出生官宦家庭,父親馬福祥北洋軍閥時曾任綏遠都統、寧夏護軍使,後又任國民黨青島市長、安徽省政府主席。
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兩朝為官,橫行一方的豪門世家!
寧馬軍有76萬人的兵力,馬鴻逵手下3個軍6萬人,馬鴻逵的堂弟馬鴻賓有16萬人。這7萬多大軍中有一半是騎兵,機動速度遠超於步兵。
1941年1月5日,一封電報送到了馬鴻逵的手裡。
馬鴻逵很胖,體重在四百斤左右,他坐在一把木椅子上,讓副官把何某人的電報念給他聽。
這封電報說的很委婉,卻又用心用心險惡,電報的開頭說的是,寧馬軍雄踞西北,十萬兵馬,氣勢如虹。
聽得,馬鴻逵是春風得意,全身舒爽。
然後,電報委婉的表示,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且,這個部隊還與馬家軍有血海深仇!黃河之北,盤踞著這樣一支大軍,與你馬家,有化不開的血仇,你睡得著嗎?
馬鴻逵聽到此處,手舉著茶杯停在空中,眉頭緊皺。這件事,他倒是知道的,只是現在。。。為什麼突然說起這件事?
電報的最後,就厲害了!
把巴彥淖爾的軍事工業做了一個詳細描述,這洋洋千字,將巴彥淖爾軍工,張作霖的寧造,閻錫山的晉造相提並論。結尾是一句話,“得巴彥淖爾之軍工,則得西北之要害,至此輕重軍械皆可自給!”
聽到這裡,不大運動的馬鴻逵都站了起來,來回踱步。
他知道黃河的北邊在造槍,可他還不知道那邊居然可以造汽車,造炮彈,造重型裝備!
副官接著念,“若少雲可收巴城,則民國每年可採購不下一個軍的裝備!”
好傢伙,一個軍的裝備,那可是不少錢啊!這是一筆好大的買賣,這巴彥淖爾不拿過來,這筆買賣可做不成啊!
所謂,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
馬鴻逵這一刻的野心是真的被點亮了。
他心裡明白,他在36年都做過什麼?他知道,和對面那是結下了血仇的,現在再不動手,對方必然逐漸強大,到時候寧馬軍會被吃的死死的。
倒不如,趁著黃河封凍。。。。。。
當天夜裡,兩萬寧馬騎步兵就動了!
他們以騎兵為主,頂著寒風,一路向北疾行,出銀川,過石嘴山,跨烏海,於磴口過黃河,直撲巴彥淖爾城南而去,其疾如風啊!
可他們不知道,對面也同樣是兩萬多人的一支全騎兵部隊,一人雙馬,出五原,從北往南而來,現在正繞著巴彥淖爾的城東,前往城南駐防。
雙方都在未知的情況下,黑夜裡,在補隆淖迎頭相撞。
沒有對上口令的一瞬間,雙方的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