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還用秦檜 (第1/2頁)
柒柒四拾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紹興七年
光幕中對宋朝皇帝的譴責與對岳飛的讚譽如潮水般湧現,使得朝堂之上一片沉寂,空氣中瀰漫著尷尬與沉重。
岳飛,這位被民眾寄予厚望的名將,讀罷光幕上的言論,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光芒,既有對民眾期待的感動,也有對朝廷不作為的無奈。
他的心情,如秋日的天空,既明亮也帶著幾分陰霾。
高宗趙構面色蒼白,群臣低頭不語,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無地自容。
這些年來,他們一直試圖忘卻靖康之恥,如今這些話卻如利刃般刺痛了他們的心。
趙構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自己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卻也無力改變。
岳飛此時依舊字字懇切:“陛下,微臣願率三軍,北伐中原,以雪靖康之恥,還我大宋河山。”
岳飛在光幕的映襯下,眼中閃爍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
他深知自己的忠誠可能會帶來個人的不幸,但他的心中燃燒著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民族尊嚴的堅守。
岳飛的忠貞,不僅僅是對皇帝的忠誠,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
他的忠誠超越了個人的生死,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不屈不撓、精忠報國的精神。
高宗卻蹙眉道:“愛卿,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輕舉妄動。”
張浚,這位剛直的宰輔,站出來說:“陛下,民心可用,士氣正盛,此時正是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臣懇請陛下移駕建康,以示決心。”
趙鼎亦附和道:“陛下,移駕平江,可鼓舞三軍,振作士氣,臣等願隨陛下共赴國難。”
高宗與張浚、趙鼎商議後,決定移駕以振朝綱,鼓舞軍心。
然而,當高宗提出起用秦檜為行營留守時,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群臣面面相覷,氣氛再次凝重。
“陛下!”張浚厲聲反對,“秦檜曾有不忠之嫌,其人反覆無常,今日若再用之,恐寒了將士之心,失了天下之望!”
趙鼎亦附和:“張大人所言極是,秦檜之事,天下皆知,嶽元帥之冤,更是令人心痛。陛下若執意起用秦檜,臣恐民心、軍心皆有動搖。”
岳飛聞言,心中更是五味雜陳。
他雖未言,但眉宇間卻透露出對秦檜的深深不齒,以及對高宗決定的失望。
光幕中曾有言,秦檜跪在岳飛像前,這無疑是對秦檜的極大諷刺,也是對岳飛的深切同情與敬仰。
高宗聞言,面色微變,他深知眾臣反對之理,亦知岳飛的威望與民心所向。
在眾臣的強烈反對下,高宗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決定。
最終,在一片沉默與期待中,高宗緩緩開口:“諸位愛卿言之有理,秦檜之事,朕再作考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朕身為一國之君,自當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
岳飛聞此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他拱手道:“陛下英明。微臣雖愚,願以一己之力,助陛下重振朝綱,恢復我大宋河山。”
張浚和趙鼎亦是振奮,張浚言道:“陛下若能整頓朝政,提拔賢能,臣等必肝腦塗地,誓死效忠。”
趙鼎附和道:“正是。陛下此舉,必將贏得民心,重振軍心,北伐中原指日可待。”
開寶四年
皇帝趙匡胤與大臣們正襟危坐,他們的目光聚焦在光幕上,上面顯示著靖康之變的悲慘場景和宋朝皇室的屈辱。
趙匡胤的臉色鐵青,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花。
他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徽宗、欽宗,兩個無能的昏君!趙構這個逆子,竟讓祖宗的基業淪落至此!”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後世子孫的失望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