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涇原節度使的成立緣於吐蕃進犯,得名於所轄的涇、原二州。
涇州,位於今甘肅涇川縣以北;原州,位於今寧夏固原原州區,因被吐蕃所佔,其州府一直設定在涇州境內。
安史之亂前,大唐西北方向重兵雲集,有朔方(治寧夏靈武)、隴右(治青海樂都)、河西(治甘肅武威)、安西(治新疆庫車)四大戰區拱衛環繞,涇州、原州屬於內地,軍事地位並不明顯。
安史之亂爆發,邊防戰區主要兵力內調平叛,吐蕃趁大唐西北空虛不斷蠶食入侵,隴右、河西各州相繼淪陷,原州也因而落入吐蕃版圖,大唐邊境自河湟以西被一直壓縮到了陝甘交界!
為了抵禦吐蕃進犯,在時任宰相元載提議下,代宗於大曆三年(768年)十二月頒詔,成立涇原節度使,將屯駐在邠、寧二州的安西軍調整到涇州戍防,由郭子儀的朔方軍接管邠寧。
涇州,也由此從關中一座普通州城,升格為邊境一線重鎮!
涇原首任節度使馬璘是中唐時期著名將領,二十歲在安西都護府(新疆庫車一帶)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先後參與過同突厥、安史叛軍及吐蕃的戰爭,馳騁於大唐隴右、關內、河南、河北各道,足跡遍及東西數千裡,經歷大小戰役數百次,一路開掛、屢立奇功。
到任涇原後,他率軍修繕城防,多次擊敗吐蕃,前後破敵三萬餘人,有效遏制了吐蕃在西北方向的進攻勢頭,穩住了邊防形勢。
但涇州在戰火的摧殘下荒敗不堪,原住居民大多逃亡在外,貧瘠到根本沒辦法養兵。
馬璘積極向朝廷彙報反映,代宗專門讓他兼任鄭穎節度使,動用鄭州、穎州(今安徽阜陽)二地租賦解決涇州駐軍的供應保障。
大曆十一年(776年)十二月,馬璘病故,臨終前將軍政事務託付給了行軍司馬段秀實!
段秀實與馬璘一樣,也出自安西軍,見證過安西軍全盛時的輝煌,先後輔佐馬靈察、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馬璘五任節度使,曾遠征護蜜(今阿富汗境)、征討大勃律(今巴基斯坦境),還參與了歷史上著名的怛邏斯(今哈薩克境)之戰,在唐軍兵敗撤退之際,他力勸陌刀將李嗣業留下殿後阻擊追兵,防止了唐軍的進一步損傷。絕對稱得上是位打過硬仗、見過世面、身經百戰的優秀將領!
涇原駐軍主要由安西軍組成,這些年裡盡在艱苦地區打打殺殺,從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全憑馬璘的人格魅力才不至恣意妄為。馬璘一死,軍心立刻亂了!
喪葬期間,段秀實擔心士兵譁變提前做了充分準備,下令軍中將士只可在軍營哭喪,不準進入城中靈堂。對參與送葬人員的進退哭拜都制定了嚴格程式,有違反者一概軍法論處。在他的嚴陣以待下,喪葬儀式組織的井然有序,沒有出現任何突發事件。
都虞侯史廷幹、兵馬使崔珍、十將張景華企圖在喪葬期間作亂,段秀實提前得知了情況並迅速奏報朝廷,將三人全部外調他地任職,實現了不戮一人而軍府晏然!
大曆十二年(777年)九月,朝廷正式任命段秀實為涇原節度使兼鄭潁節度使。
段秀實的治軍風格迥異於馬璘,馬璘能戰善戰、謀略出眾,但為人高調,生活奢靡。而段秀實則屬於以情帶兵的型別,本人沒什麼特殊愛好,生活簡樸,與人友善,愛護士卒,涇州軍民在他的領導下漸入正軌,日子越過越好,可惜這一切都被宰相楊炎的胡亂作為給攪亂了。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楊炎繼承他前任宰相元載遺願,想要派涇原駐軍前出至敵方境內,重築原州城(寧夏固原,已被吐蕃所佔),並在那裡長期戍守,以期奪回隴右地區。
客觀上看,元宰當年提出的《城原州議》,對於抵禦吐蕃,奪控隴右、河西具有一定的戰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