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慶陵風波 (第1/2頁)
窗外凌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唐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與此同時,中原腹地,一場風暴經過數月的醞釀,終於爆發了。
七月十六,就在趙匡義、張洎返回許州的同一天,新鄭郊外,後周“許州政權”與“汴梁政權”進行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不過三千人而已,規模、場面、烈度等諸多方面,實在不夠看。
但是,這一場戰鬥,成為趙匡胤與張永德徹底撕破臉的“導火索”。
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為已經去世的郭榮。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中原地區的習俗是,翌日(十六日)前往陰宅祭拜祖先,且儀式一定要在正午之前完成,只有橫死之人,才會在下午祭拜。
周世宗郭榮的陵寢(慶陵)就建在新鄭,這裡也是黃帝故里,可謂龍氣聚集之地。
趙匡胤雖然已經自立門戶,可郭榮畢竟是自己的老領導,在這個特殊節日裡,前去祭拜也是理所應當的。
同時,藉著“祭拜郭榮”的機會,也可以向大周治下的百姓宣傳一下,大家都向我看齊,我,趙匡胤,就是一個大忠臣!
於是,趙匡胤派出去一千人,帶著大量祭品,天不亮就出了許州城,浩浩蕩蕩地向新鄭出發,沿途一個勁地造勢,俺們要去祭拜大周皇帝。
很不幸的就是,趙匡胤派去的人,叫李處耘。
李處耘,字正元,祖籍潞州上黨(山西長治),是趙匡胤的鐵桿部下。
史書上,很少發現李處耘與郭榮存在交集,倒是與趙匡義關係不錯。
《宋史·列傳第十六》記載:太祖出征,駐軍陳橋,處耘見軍中謀欲推戴,遽白太宗。
這一段記錄,很明顯有“人工加工”的痕跡,說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李處耘響應之餘,專門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趙匡義(太宗)。
開啟這個人的履歷,一連串的官職足夠耀眼,從初級軍校開始,一直幹到檢校司徒、陳州防禦使、西北客省使、樞密承旨、羽林衛大將軍、宣徽北院使、行營兵馬都監,除此之外,還在地方幹過,如揚州知州、淄州刺史等。
就連死了之後,還被追封了宣德軍節度使及檢校太尉。
只不過,想必這些官職之外,他能夠在歷史上留下一筆,恰恰是因為惡行。
歷史上,武平、南平都是被北宋滅掉的,周行逢、周保權父子倆有多拉胯呢?聽說宋軍渡過長江,就準備投降了。
然而,李處耘率兵進入湖南之後,幹出一件非人之事,為了震懾湖南割據勢力,他命令將抓到的俘虜扔到鍋裡煮了,然後分給士兵吃掉,剩下的俘虜,都在臉上刺青才放回老家,就是讓他們宣傳一下“宋軍吃人”的恐怖。
(處耘釋所俘體肥者數十人,令左右分啖之,黥其少健者,令先入朗州《宋史·李處耘傳》)
這一舉動,實在是很噁心。
古代戰亂年月,確實會發生“人人相食”的慘劇,但要看具體情況,像“安史之亂”中張巡鎮守睢陽城的時候,叛軍層層包圍、整整10個月,城裡面已經沒什麼可吃的了,“人人相食”是不得已。
還有,就是老百姓遇到災荒戰亂,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易子相食”的慘劇發生,這是一種極端情況。
問題就在於,當時李處耘所率領的軍隊,物資補給十分充足,而且人家都他媽投降了!殺降就夠無恥了,還用如此極端、殘暴的手段殺降!
這件事情,就連謀亂起家的趙匡胤,聽說了之後都憂心忡忡,事後證明,李處耘的殘暴迎來了反噬,導致湖南軍民一起反抗。
回收時間線——
李處耘此時的職務,是忠武節度使,也算是封疆大吏了。
由於“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