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又來新知青 (第1/3頁)
村頭落魄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隊長張賢榮,一家十口人坐在桌邊正準備吃飯。
張賢榮有三個兒一個女兒。大兒子張成建,大媳婦李翠娥,生了一兒一女。
二兒子張成家,二媳婦錢小草,有一個女兒。
三兒子張成國沒有在家,在南方一個部隊當兵。
女兒已經找到物件,準備年底結婚。
這時門被人敲了,大隊長老伴孟慶蓮,臉色一變,不悅道:“誰呀?什麼事?”說著就去開門。
這個年代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在吃飯時間,沒有人串門或是走親戚。
因為糧食緊張,做的飯是按人頭來做。如果有人來訪,請你吃飯還是不請你吃飯。
會讓主人和客人都很尷尬。
孟慶蓮開啟門一看是張紅軍,還是笑著打招呼:“張知青,什麼事,來一塊吃飯。”
張紅軍知道這個年代,讓人是禮,鍋裡沒有人米。
說道:“我吃過了嬸子,我不進去。前天請熟人搞了一點吃的,天熱,我和大炮吃不完。
送點給你家,讓小孩子嚐嚐。”
說完話將手中罈子塞給孟慶蓮,轉身走了。
孟慶蓮也沒有當回事,認為罈子裡無非是一醃製的鹹菜什麼。
關上門回到堂屋,說:“是張紅軍知青,可能是送的鹹菜什麼。”
說著把罈子放在桌上,漫不經心開啟蓋子。
頓時肉香四浸,小孫子張栓子。鼻子一動,尖叫:“奶奶是肉,罈子裡是肉,我要吃肉肉。”
眾人伸頭看向罈子,滿滿一罈子肉,有滷豬下水還有整塊肉,像在油裡炸過。沒有十斤也八斤重。
都驚呆了,不年不節。就是過年誰家也不能有這麼多肉。
孟慶蓮不顧自己大孫子叫嚷,看向自己的老伴張賢榮。
道:“當家的,張知青送這麼重禮,能收嗎?”
張賢榮思索一會,說:“收下吧,這小子也算心中有數的人。這段時間,明裡暗裡,也照顧他們不少。”
桌子上眾人大喜,大兒媳婦找來一個盤子。撈出來滷肉大吃。
邊吃邊贊。還是張知青有本事,不但能搞來這多肉,現在買肉是需要肉票。
這肉做的縣裡國營飯店大廚也比不上。
秋收即將到來。
北省這邊天氣寒冷,一年只種一季。有水稻,大豆,玉米,土豆,紅薯等農作物。
先收大豆,玉米,水稻。最後收土豆,紅薯。
張賢榮,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老伴孟慶蓮說:“不睡覺,在烙餅啊。”
大隊長張賢榮道:“你這老孃們,知道什麼?明天又有知青來我們大隊。”
孟慶蓮也睡不著了。
都說北省疙瘩啦,地大物博。路撿兔子,瓢舀魚,棒打狍子,踢棒槌。
這些全是忽悠,那些不願下鄉的青年。
這是袁先生雜交水稻,還正在研究。
水稻,小麥等農作物,還是非常低產。交了公糧,也沒有剩多少。
平時沒有什麼油水,人們特別能吃。
農忙時吃點乾的,農閒時吃稀的。可以說全國人民能吃飽飯的人很少。
不是現在人不但能吃飽,還要求吃好。味道不合口,還有情緒。
所以袁先生逝世,全國人民都悲痛。
知青到鄉下,幹活不行,事情還多。能把小麥當成韭菜。挑一擔水,像是跳忠字舞。
這樣的人,能幹什麼。社員們不屑,基層幹部頭痛。
無論是張賢榮怎麼睡不著,怎麼頭痛。
這批知青還是按時來到向陽大隊。
貫倒是,開會。是迎接,也是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