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集結虎牢關! (第1/2頁)
如霜長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洛陽城外,夜幕低垂,月光稀薄,對映在緊繃的軍帳之上,投下斑駁光影。帳內燭火搖曳,映照出兩張凝重而堅毅的臉龐。
“李儒,眼下局勢緊迫,關東聯軍如狼似虎,步步緊逼,我軍何去何從,實乃千鈞一髮之際,你意下如何?”董卓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儒聞言,目光深邃,緩緩言道:“太師,時局雖險,然我軍士氣未散,鬥志猶存。面對聯軍之鋒芒,退則步步皆失,唯有堅守,方能尋得轉機。”
“虎牢關,乃洛陽之門戶,亦是敵軍難以逾越的天塹。我等須傾盡全力,誓死扞衛,以此地為依託,既可拖延敵軍攻勢,又能為後續籌謀爭取寶貴時間,進退自如,方為上策。”
董卓聞言,眉頭稍展,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微微頷首,聲音更加堅定:“你所言極是,我夏涼軍兒郎,豈是貪生怕死之輩?虎牢關,便是我們展示忠勇與決心的舞臺。傳令下去,全軍上下,務必同心協力,誓守此關,讓關東聯軍知曉,我董卓麾下,無弱旅!”
李儒之策,恰似棋盤上的精妙佈局,進退自如,虎牢關巍然屹立,成為他們堅不可摧的壁壘,進可揮師南下,退則固若金湯。
董卓輕撫腰間那柄閃爍著寒光的七星寶刀,眼神深邃,似在思量著未知的風雲變幻。而李儒,其面容之上,一抹冷冽殺意悄然浮現,言語間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絕。
“太師,攘外必先安內,此乃古訓。如今,雖蔡邕、皇甫嵩等劉耀羽翼已遠離洛陽,但朝中暗流湧動,不可忽視。特別是那袁紹之叔,袁隗,其人威望隆盛,若我等稍有鬆懈,他必能借勢而動,聯絡群臣,內外勾結,屆時,局勢恐將急轉直下,於我等大為不利。”
李儒的話語,字字珠璣,如同鋒利的刀刃,讓人不禁心生寒意。董卓也是深知,在這權力鬥爭的旋渦中,每一步都需謹小慎微,方能確保立於不敗之地。而眼前,正是清除內患,鞏固根基的關鍵時刻。
“唔,此言甚合吾意!”董卓目光微轉,深邃地瞥了呂布一眼,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
“吾兒奉先聽旨,為父今日特封你為溫侯,賜食邑五千戶,以示嘉賞。即刻起,你需率領精銳,趁著夜色深沉,悄然圍困袁隗府邸,執行雷霆手段,以絕後患!”
“孩兒遵命,定不負義父厚望!”呂布聞言,眼中精光閃爍,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猛地一揮手中那柄寒光凜冽的方天畫戟,彷彿已看見勝利的曙光,隨即轉身,步伐堅定地走出了營帳,背影中透著一股不可一世的霸氣。
董卓望著呂布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他深知呂布勇猛無雙,卻也貪婪成性,自己雖能以高官厚祿駕馭之,但關東群雄中,誰又能保證沒有同樣手段,誘使這柄雙刃劍反戈一擊?
如今只要他的手上沾了袁隗一家的血,那就是和袁紹結成了死仇!從此他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跟隨西涼軍,再無別的選擇。
董卓的聲音渾厚而決絕,他猛然抽出那把鑲嵌著寶石、寒光凜冽的寶刀,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決戰前夕的肅殺之氣。
“明日拂曉,務必整飭全軍,集合洛陽十五萬精銳之師,直指虎牢關!”
其麾下的諸位將軍也是連忙起身回應:“謹遵太師之命!”
……
數日之後,劉耀身先士卒,引領著一支士氣如虹的聯軍鐵騎,浩浩蕩蕩地抵達了虎牢關前,於那巍峨關隘之下紮營佈陣
此刻,匯聚自四面八方的十八路諸侯,共鑄成一支近三十萬人的磅礴大軍,其勢之盛,宛若江河奔騰,不可阻擋。行軍路上,戰旗獵獵,遮天蔽日,馬蹄聲與將士們的呼喝交織成一首激昂的戰歌,迴盪在天地間。
然而,若細品這聯軍的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