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海上明月 (第1/2頁)
野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于謙搞的所謂的北京保衛戰,殺蒙古也先部落人馬也不過幾百人而已,自個兒給自個兒封侯封爵。
能不能要點臉?
也先就是想把皇帝安全送回北京,你們這群狗日的就是不想讓皇帝回家。
後來京城的內閣文官派和于謙楊洪為首的兵變派鬧掰。
文官集團這才想起英宗的好處來,畢竟英宗還是有底線的。
三番五次提出要接英宗回來,兵變派于謙就是不讓,提出反對,誓死不準英宗回來。
你不是明朝大忠臣嗎?
于謙作為明朝排名第一的大忠臣,怎麼會讓正統皇帝流亡蒙古?
這是你作為大明臣子所為?
次次反對英宗回京,于謙每一回都是首當其衝,可見大忠臣就是喜歡控制朱祁鈺這類傀儡皇帝。
朱祁鈺對於謙只會說:上從之,上善之。
還有比傀儡皇帝朱祁鈺更好把控的皇帝嗎?
于謙到底做了什麼利國利民的大事,受到這麼大的追捧?
石灰吟又不是你于謙寫的,裝什麼忠臣。
大財主惡霸李紳還寫過《憫農》呢,就能證明他真的憐憫農民?
大明軍隊許多人心裡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正統皇帝在外頭要回家,京城這幫人不讓。
所以他們不願意趟渾水,誰敢擋自家的正統皇帝,就算是退位的太上皇也沒誰敢。
所以這些將領基本不用也先打,都自覺的從邊關把也先他們給放進來。
如果九邊重鎮的兵力動真格抵抗,也先的軍隊是怎麼也打不進北京城來。
明朝邊將許多都是效忠英宗的,有些乾脆就不打,有些乾脆投降。
這可把于謙和楊洪給嚇壞了,英宗一回來,他們陰謀不就戳破了嗎,還有命嗎。
就說一件事,于謙為了不讓英宗回家,那可是使出吃奶的勁,讓士兵守在九門之外。
他不敢讓士兵守城,萬一士兵效忠英宗把門給開啟了,于謙和楊洪就得被嘎了。
所以他制定了一個督軍政策,後來還被評為明軍治軍的典範,前半段寫出來了。
有些人看的熱血沸騰,呸!敢情殺的不是你們的家人,還熱血沸騰!
後半段他們這些人就不寫出來讓大家看了,因為後半段的軍令陰毒到了極點。
以下是史書記載的後半段的軍令:
軍士但降敵者全家斬首籍沒財產
軍中及諸招募等項新來之人
平日不知軍法敢有造謠惑亂人心擾阻號令致壞事者
凌遲處死籍沒其家
頭目軍官臨陣在逃及不聽總兵官號令者斬
意思就是:士兵如果在北京保衛戰投降怎麼辦。
全家斬首,抄光家產,如果傳播小道訊息,不聽號令壞事的,凌遲處死,再殺你全家抄家。
京城的守衛計程車兵家屬都在城內,于謙就是拿士兵的家屬威脅士兵,讓士兵不敢叛變。
這個手法是相當的陰毒下作,明朝只出現過一次,後世再沒出現過。
殺士兵全家,還要抄家,朱元璋殺奸臣都禍不及妻兒,你于謙比太祖朱元璋還厲害些。
……
楊嗣昌雖然委任遼東巡撫兼任兵備使,他可一天沒在遼東待著,他這些日子都是船上往返在登萊和錦州海岸之間。
真能吃得苦,一受詔命就開幹,親臨現場指揮排程,他對遼東的局勢掌握得清楚。
遼東鎮暫時也輪不著他去指揮,有孫承宗督師坐鎮,祖大壽和秦良玉都駐紮在大淩河舊城裡面。
楊嗣昌的職責就是供應大淩河的糧草武備,按朝廷和皇上的意思,要在大淩河屯夠軍隊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