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此子國士無雙 (第1/2頁)
木棉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御書房內,檀香嫋嫋,元熙帝手持王睿的會試試卷,雙眸微凝,將話題轉向海禁制度,緩聲問道:“自先祖開國以來,沿海倭寇肆虐為患,商人暗中勾結,致使沿海百姓出海常陷險境,凶多吉少。
朝廷對私自出海的漁民,未嚴加懲處,可若未經朝廷允准出海,必遭重罰。而你在此卷中提出開放國門,與海外之人通商,對此,你有何高見,細細道來。”
王睿垂首沉思片刻,方才拱手,恭聲道:“陛下,海禁制度,實是利弊參半。朝廷初行此制,確有諸多深遠考量。
只是如今,沿海沿江一帶,人口繁多。若能適當引導,將部分人口轉移至海外,既可感化教化那蠻夷之地,亦是吾輩之責、吾朝之義。”
元熙帝聞得此言,面色沉靜如水,不自覺地挺直了身軀,語氣中添了幾分鄭重與威嚴,道:“海禁已施行了百餘年,當年高祖皇帝為保大周天下安寧,方推行此策。如今依你之見,又當如何處之?”
王睿神色鎮定,從容應道:“草民以為,海禁施行既久,如今或可循序漸進,逐步放開。不妨先於部分地方郡縣推行試點,與外商開展貿易。
我朝物產豐饒,商品向來以物美價廉聞名,必能深得外商歡心。如此一來,我朝既能廣進財源,又可向海外諸邦宣示天威,且能將外商之利器為我所用,實乃一舉多得之策。”
元熙帝聽著,面色愈發凝重,緊逼問道:“然則,開放海禁,你就不懼外商對我朝土地懷有覬覦之心?再者,你所言將外商利器為我所用,究竟有何深意?。”
王睿心中一緊,卻仍強自鎮定,條理清晰地答道:“陛下,我朝物華天寶,富庶豐饒,海外諸國與那金國,無不對中原垂涎已久。
開放海禁,一則可藉機洞悉海外諸國之圖謀與動向,二則取他山之石,師夷長技以制夷。如今海外之火器發展迅猛,絲毫不遜於我朝。
若能博採其長處,為我所用,日後與金國交鋒之時,必能增添幾分勝算,保我朝邊境安寧、百姓太平。”
元熙帝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思量。身為一國之君,自然對海外火器的發展狀況心知肚明。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一想法,深得其心,然而身為帝王,有些話卻不便明言。
同時元熙帝心中亦十分清楚,與外商通商貿易,所蘊含的利潤豐厚無比。
先帝在位之時,肆意揮霍,致使朝廷財政虧空,如今這爛攤子交到自己手中。
若無充足的錢財,諸多軍國大事皆難以順利開展,戶部的官員們,每日為此事急得焦頭爛額,涕淚橫流。
元熙帝輕捻鬍鬚,微微點頭,說道:“你所言不無道理。此事關係重大,茲事體大,朕不久之後,當會依你所言,擇地試點。只是,既然此策由你提出,往後諸事,你亦當躬身參與,不得推脫。”
王睿心知已然捲入這開放海禁的風雲之中,但事已至此,已無退路,只得恭恭敬敬地施禮道:“草民謝陛下信任,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
元熙帝凝視著眼前尚顯稚嫩卻目光堅毅的王睿,心中不禁暗歎:此子見識卓絕,胸懷大志,假以時日,必成國士無雙之棟樑。只是如今他鋒芒太露,太過引人注目,難免招人嫉恨,還需小心呵護,悉心栽培,方能成大器。
沉吟片刻,元熙帝開口問道:“王睿,你且說說,對於為官之事,你有何想法?翰林院抑或六部,任由你挑選。”
自古以來,狀元通常都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職,進入中央政府高層的起始之點,為日後晉升為高階官員築牢根基。
王睿心中卻另有盤算,進入翰林院修書,名銜聽起來光鮮亮麗,實則每日需與書卷筆墨為伴,消磨時光。
且聽聞有些進士進入翰林院後,數十年都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