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如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240年5月,春風已逝,初夏的微風輕拂過陳倉古道,帶來了些許的涼意,卻無法驅散即將到來的戰爭陰雲。
陳倉古道,一條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壯麗自然風光的古道,自古以來便是關中通往陝南、川省的重要通道。古道始修於春秋戰國時期,穿越秦嶺的崇山峻嶺,連線著巴蜀與關中,北起古陳倉,南出褒溪口,全長約五百公里,蜿蜒曲折,綿延不絕。
陳倉古道以其險峻著稱,道路鑿巖為徑,仄狹不可並行,柏石填道,曲折迴環難登,更添幾分古樸與滄桑。
陳倉古道都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價值,在歷史的舞臺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初夏,古道兩旁的野花競相綻放,香氣撲鼻,吸引著蜜蜂與蝴蝶在花間穿梭。山間溪流潺潺,清澈見底,水聲與鳥鳴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交響樂。
魏國徵西大都督司馬懿,率十萬精銳援軍,踏上了通往陳倉的征途,意圖奪回陳倉戰略要地,穩固魏國的西部防線。
大軍自長安出發,沿陳倉古道蜿蜒前行,沿途山川壯麗,卻也險峻異常。道路時而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峭壁如削,雲霧繚繞;時而橫跨溪流河谷,水流湍急,需搭設浮橋或沿陡峭河岸艱難行進。司馬懿深知此行不易,危機四伏,不僅因為地形的複雜多變,更因宿敵諸葛亮詭計多端,可能已在沿途設下重重埋伏。
一路上,他命令部隊保持高度警惕,行軍速度雖快而不亂,隊伍之間保持緊密的聯絡,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與伏擊。同時,司馬懿還派遣了多支斥候小隊,前出偵察敵情,確保大軍的行軍安全。
隨著大軍逐漸接近陳倉,沿途的氛圍也愈發緊張。山林間偶爾傳來不明聲響,讓人心生警惕;遠處山巔之上,似乎有隱約的人影閃動,讓人不禁猜測那是否是敵方的哨兵。然而,司馬懿面不改色,心中雖早已有了應對之策,但也不免對這條險路有所忌憚。 然而,司馬懿未曾料到的是,此次等待他的伏擊並非來自普通的蜀軍,而是由蜀國丞相諸葛亮與羌王聯手策劃的一場精心佈局。
當魏軍行至陳倉道的大散關附近時,四周的山林突然間變得異常寂靜,連鳥鳴聲都似乎消失了。此處山谷狹窄,兩側峭壁如削,僅有一條狹窄的道路可供通行,是魏國援軍的必經之路。司馬懿心中頓生警惕,立即下令全軍戒備,但為時已晚。
只見山崖之上,旌旗招展,鼓聲震天,箭矢如蝗蟲般鋪天蓋地,飛撲而下,鐵雷伴隨其間,爆炸之聲響徹山谷,魏軍人仰馬翻,殘肢斷臂橫飛,死傷不計其數。魏軍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加之地形不利,無法組織反擊,也無處躲避,成為砧板上的魚,任人宰割。司馬懿臨危不亂,命令後軍變前軍,準備突圍。但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掩蓋了他的聲音,命令無法傳達,一批批魏軍將士倒在血泊之中,山谷中血流成河。司馬懿目眥欲裂,率領一隊騎兵向峽谷中一處地勢稍緩的樹林沖去 ,未近跟前,埋伏的羌族射手弓箭齊射,嚇得司馬懿亡魂皆冒,順勢伏在馬背上,才躲過一劫,趕緊策馬向側面飛馳而去,其身後的騎兵紛紛被射落馬下,生死未知。
就在此時,一名魏軍將領命令身邊計程車兵點燃事先準備好的火油罐,投向樹林前方,頓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遮擋住了羌族弓箭手的視線。趁此機會,部分魏軍迅速向一側的山林突圍而去。
王志偉與羌王見狀,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不可再追。他們望著魏軍遠去的背影嘆息……
魏軍成功突圍後,司馬懿清點人數,十萬大軍,只剩下三萬人,損失慘重,喟然淚下。他意識到敵人的佈局一環扣一環,若再次遭遇恐怕難以脫身。
他改變行軍路線,避開蜀軍主力,走山間小路,途中又遭遇了幾次羌族士兵的伏擊,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