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獨居阿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文雨連輸兩局,但卻依舊不肯認輸,陳小雨讓他自己出題,他也不客氣,他說要和陳小雨比試四書五經。
說實在的,陳小雨在乙班,乙班尚未開始教四書五經,這個事情全縣學的人都知道。
而陳文雨在甲班,四書五經差不多已經學完了,陳文雨之所以提出比四書五經,是因為他以為陳小雨不懂四書五經。
他不知道的是,陳小雨早就從吳縣令那裡借了四書五經的書籍,並且將這些書籍通篇背誦了下來,而且陳小雨不僅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他還經過21世紀的網路薰陶,網路是個好東西,什麼知識都能在網路上看到,而陳小雨平生最愛的便是在網路上刷古人古文古事,再加上他有著天才的大腦,陳文雨要和他比試古文古事,他還真不帶怕的。
只是,陳小雨不怕,東陵先生卻有些替他著急,他作為縣學的山長,當然知道陳小雨還沒有學過四書五經,出於正義的原因,他本來是要阻止陳文雨的,但他幾次欲開口,都沒有說出阻止的話,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麼。
就連馮鈺都皺著眉頭不說話,很顯然,他也對陳文雨的這一提議頗為不滿。
現場的學子們也很是不恥陳文雨,他們甚至在底下私語了起來,說是私語,但他們的私語內容卻一點也沒有避著陳文雨,他們說陳文雨有失文人風骨,為了贏連臉面都不顧了。
陳文雨聽了那些私語後,臉色很不好看,但他依舊沒有改變主意,他堅定地對陳小雨說道:“我們這一局就比四書五經,你若覺得不公平,你認輸便是。”
陳小雨笑了笑,說道:“比就比,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陳文雨以為陳小雨是在強撐,他冷哼一聲,問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的後面是什麼?”
陳小雨答道:“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
陳文雨接著問道:“涉內溜,卿大夫皆闢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什麼?”
陳小雨答:“盡仕之道,斯其行者遠矣。”
陳文雨不死心,繼續問道:“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後面是什麼?”
陳小雨毫不猶豫地接道:“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這個典故出自《論語》,它的意思是子貢問孔子,在有糧有兵有民眾信仰的情況下,若要在三者之中選一個去掉,應該去哪個,孔子說去糧,子貢又問若要再去掉一個,應去哪個,孔子說去兵,因為誰都有一死,但國家如果沒有民眾的信仰便立不起來。
這是《論語》裡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陳文雨以為陳小雨沒有學過,所以拿出來考他,沒曾想不但沒考住陳小雨,陳小雨還反過來給他出題。
陳小雨問陳文雨道:“糧足,兵足,民信之,若為了保滁州,你不得不去掉一樣,你欲去掉三者中的哪一樣?”
陳文雨想都不想,說道:“去糧。”
陳小雨挑一下眉頭,接著問他道:“若不得已再去一樣,你欲去哪一樣?”
陳文雨沉默良久,說道:“去民之信仰。”
陳小雨笑著面向在場的滁州學子們,對他們說道:“有兵有糧有民眾的信仰時,滁州安康無糧,文雨兄要去掉民眾之信仰,請問諸位,文雨兄若去掉諸位之信仰,諸位是繼續追隨他,還是如他一般棄他於不顧?”
眾滁州學子沉默了。
陳文雨見眾人沉默,知道大事不好,於是,他連忙向滁州學子們解釋道:“我先去糧是遵子曰,後去民之信仰是情勢所迫,以上皆為考題,與現實毫無相干,諸位皆是智者,怎可受小人挑唆。再說,滁州豈能無兵,去兵後的滁州還叫什麼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