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嶽麓山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因位於衡山北麓山腳,地勢最低,故曰“為足”。
繼續溯水而上,便到株洲。
艦隊在此由湘水轉入淥水,上溯來到醴陵,炎帝陵便在左近。
李藥師命張寶相等率艦隊泊於醴陵,自己輕車簡從,前往炎帝陵。
原來李大亮傳來音信,皇帝以他為安州刺史,隨李藥師南巡。
他得張善安告知有意歸唐,要求先與李藥師會面。
張善安,兗州人,大業末年在淮南起事。
他攻下廬江郡後,前往豫章依附林士弘。
林士弘對他並不信任,不允許他進入城內,只讓他在南塘紮營。
張善安不滿,攻打林士弘,燒燬豫章城牆。
蕭銑趁雙方爭鬥,進攻豫章,取得其北直至九江的地區。
林士弘,饒州人,大業末年起事,攻佔豫章郡城。
曾大敗隋軍於鄱陽湖,攻佔南康,自稱楚帝。
當時北至九江,南至番禺,皆為他所領有。
其後敗於蕭銑,退保南郡,僅餘豫章、南康、循州、潮州等數地。
李孝恭、李藥師戡平蕭銑之後,頗有蕭梁餘眾投靠林士弘。
他得以重振聲勢,括有部眾數萬,領地跨越五嶺南北。
此時李藥師南巡,而張善安與林士弘有隙,若能得他歸唐,對於“招慰”林士弘必有大用,因此李藥師應允會見。
來到炎帝陵,張善安表示願意支援唐軍,但有條件:歸唐之後得授總管之位。
張善安部眾既少,領地又狹,任為刺史都頗勉強。
他的要求超出承製拜授的許可權,李藥師必須向李孝恭請示。
後世醴陵有“靖興寺”,相傳為李靖所建;又有“李衛公祠”,為當地百姓感念李靖之德澤所建。
離開醴陵,艦隊轉回湘水,繼續溯流而上,右手一帶已全是南嶽大山。
這日來到衡州,此地即是今日的衡陽。
《南嶽記曰“回雁為首”,回雁峰就在衡州,據傳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而得名。
另有云密峰,亦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俗稱禹王碑的“岣嶁碑”就在這裡。
《南嶽記記載:“雲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碑下有石壇,流水縈之,最為勝絕。”
當地勝景雖多,李藥師卻無暇逐一臨觀。
離開衡州,繼續溯湘水上行,即到永州,瀟水在此匯入湘水。
莫說當時,就是中唐以至兩宋,永州之地依然是“草中狸鼠足為患,一夕十頓驚且傷”,屬於偏遠邊陲。
因此獲罪的大臣,比如寇準、範純仁、蔡京等宰輔,柳宗元、蘇軾、蘇轍等文豪,都曾被貶永州。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便是謫居永州時的山水遊記,然這八篇吐囑優美的鴻文成就於兩百年後,李藥師並未能夠讀到。
這天李大亮趕到永州,追上艦隊,來見李藥師。
他明白李藥師調他輔佐南巡的美意,忱辭致謝,彼此盡歡。
次日艦隊轉入瀟水,溯水而上。
因有李大亮統率步騎,李藥師便將薛孤吳留在身邊。
瀟水之東是九疑山,但見山青水綠,明澈靈秀,好不可人!李藥師、陸澤生一面遊觀,一面引郭璞《山海經、酈道元《水經注等典籍交談,又是“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又是“岫壑負阻,異嶺同勢”,又是“遊者疑焉,故曰九疑”??薛孤吳聽得不耐,去尋白鶻,可玉爪也不甚搭理他。
正自百無聊賴之際,卻聽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徵”等語,薛孤吳不禁問道:“帝之二女』、二妃』,可是帝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