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道??難道數月前離開長春宮時,李世民似乎心裡有事,卻欲言又止,為的竟是此事?
李藥師與李淵之間素有芥蒂,此事雖然並非廣為人知,但聽聞者也不在少數。
可是他將李世民視為“虯鬚龍子”之事,世上除他自己之外,只有出塵、徐洪客、袁天綱三人知曉。
在李淵與李世民之間,李藥師私心裡的情感所繫,是毋庸置疑的。
然若撇開與“李迪波大哥”之間的私怨,李藥師卻不得不承認,李淵不但在當世群雄中最為傑出英明,就是與古代賢王相較,這位皇帝也未必遜色。
至於他的皇太子李建成??
唉,這是李藥師最最不願觸碰的問題。
縱使面對出塵,夫妻間也不肯多談。
只是彼此意念相通,時或隻字片語,便能心有靈犀。
這年八月,裴寂全軍覆沒;九月,李元吉逃回長安,太原陷落;十月,唐軍增援潰敗;十一月,竇建德擄獲李神通,脅降李世績。
這樣的戰局讓李淵深為震駭,他寫了一道手敕給李世民:“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
對李世民來說,這道手敕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不肯領兵征討劉武周,我們李唐就只能放棄河東,僅守關中了。”
這等於是父皇向自己表示讓步。
於是李世民寫了一份表奏給父皇:“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願假精兵三萬,必能平殄武周,克復汾、晉。”
這等於是對李淵說:“現在你也不得不承認,想要收復河汾,必須得靠在下不才小可敝人吧?”
此時他父子之間的默契,已逐漸朝向讓李世民“居於洛陽,自陝已東,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的方向發展。
李世民願意出師,李淵大喜,親自將他送出長春宮,回程還上華山禮祀西嶽神廟。
秦王麾師出征,河汾戰局即刻改觀。
這年十一月,太尉、尚書令李世民東進,還特別到龍門“看望”了他的尚書右僕射裴寂一回。
裴寂原本希望自己能夠立下戰功,向皇帝證明,戡平天下並不必須仰賴李世民,但他顯然沒有這樣的能耐。
出龍門後,李世民率軍踏過冰封的黃河,來到絳州西南的柏壁,與宋金剛對峙。
李世民知道對方軍無積儲,只能虜掠為資,於是屯兵閉營,養精蓄銳,靜待敵軍糧盡。
然而一國之君在意的是國家財務、軍資糧餉。
數月之前李淵不能容許李藥師在神農架中“遲留”,此時他也無法接受李世民在柏壁戰場屯兵。
他想李世民既在一方牽制宋金剛,恰可派人從另一方進軍。
這年十二月,李淵遣軍出師,遭尉遲敬德、尋相掩襲,唐軍大敗。
尉遲敬德、尋相繼續進攻,李世民親率勁旅截擊,方才擋下。
劉武周、宋金剛的戰略是劉在北、宋在南,夾擊唐軍,宋金剛的糧草須由劉武周向南輸運。
時序進入武德三年,這年四月,李世民派人截斷糧道,迫使宋金剛退師。
李世民率兵追擊,先後在高壁嶺、雀鼠谷、介休城三戰皆捷,大獲全勝。
尉遲敬德、尋相歸降李唐,劉武周、宋金剛則逃往突厥。
李世民於是將整個河汾地區,北至幷州,全部收復。
然而當年二月,唐軍在北方陷於多面苦戰之時,蕭銑卻趁機鼓動開州蠻冉肇則出兵,攻陷通州。
不數日,又進攻信州。
李孝恭接戰失利,李淵詔命李藥師前往增援。
於是李藥師率領從長春宮一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