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廣一怒之下,詔命開鑿永濟渠,準備運輸兵馬糧械,東征高麗。
朝臣上表勸諫,竟一一遭到誅戮。
永濟渠乃是將黃河、沁水、衛水、沽河打通,以便由洛陽直通涿郡。
此項工程雖然並不經過趙郡,然而影響所及,河北那一望無際的綠野平疇,勢必也要變成荒村野冢。
李詮身為趙郡太守,既無法上表諍諫,又不願荼毒百姓。
幸好他早將辭職書啟上呈吏部,此時已獲批准。
他便收拾行囊,致仕歸裡。
當時李藥師雖仍任職宮廷,然而他是楊素所薦。
楊素本已失寵,又已薨逝,李藥師在宮廷之內便也不得親信。
大業五年,皇帝西巡河右,他竟不得隨駕出行。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因如此,父親致仕歸裡,他才得以侍奉行旅,一同回到三原老家。
李藥王得知父親歸裡,自然早已返回三原等候。
惟有李客師宦遊他鄉,不得團聚。
父親、兄長見李藥師年近不惑,膝下猶虛,均不免著急。
幸好大嫂見出塵年輕,常幫著她說話,讓她不至於尷尬。
所謂“長嫂如母”,婆母既已不在,便是長嫂當家。
出塵侍奉大嫂,也極盡孝悌之禮。
李藥王的長子、次子皆已成家,出塵與兩個侄媳年齡相若,經常玩在一起。
所以一家人同敘天倫,倒也其樂融融。
當時一代名醫孫思邈隱居於磬玉山,就在三原左近。
李藥王以大將軍之位退隱於昆明池,與孫思邈神交久矣,於是趁空攜李藥師同往磬玉山拜訪孫思邈。
那磬玉山乃是由五座小峰連聚而成,五峰對峙,頂平如臺,所以魏、晉以前,均稱為五臺山。
宋、金之後,則因為孫思邈之故,改稱為藥王山。
李藥師隨兄長來到磬玉山,只見此山高而不險,卑而不夷,蒼松蓊鬱,翠柏蔥蔚,好個謙沖圓融的所在!較之於天掛之幽奧,太華之峭拔,又是另一番境界。
孫思邈的居處,茅茨為頂,塗泥為牆,夯土為階,座落於群峰之間,直似與山林大地融為一體。
孫思邈精擅醫術藥理,淹貫經史百家,兼通道經佛典,如今尚不及而立之年,卻已是盛名著於天下。
他少時多病,所以形貌瘦削,又著一身黑袍,尤其顯得清癯。
他與李藥王早已相互傾慕,見他兄弟來訪,自是殷懃接待。
李藥王雖然並非醫家,然而他也博覽群書,於經典史籍、刑名兵法、醫卜星相,可說無所不通。
加以經年行陣軍旅,對金創外傷更是多所見聞。
他與孫思邈談論刀圭針砭之術,竟然多所創見,讓孫思邈也能有所發明,是以彼此均有相見恨晚之感。
李藥師聽大哥與名醫談論醫家之學,更是獲益良多。
此時言談告一段落,孫思邈轉向李藥師,觀望氣色,問道:“請恕小弟直言,二世兄身上,可有舊傷未愈?”
李藥師卻想不起來。
孫思邈說道:“《靈樞所謂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人身若有病痛,必然血脈不暢;血脈若有不暢之處,必然顯現於十二經脈之執行。
十二經脈者,手三陰、足三陰;手三陽、足三陽,陰經屬藏而絡府,陽經屬府而絡藏,表裡相應,是為正經』。”
他語音一頓,望向李藥師:“如今二世兄左側眼角與耳門之間隱現青氣,此處乃左足少陽膽經之起始。小弟不才,敢問二世兄,這舊傷莫非是左足外傷?”
李藥師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