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獨斷 (第1/2頁)
浮生WX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龍殿雖不如曹魏太極殿那般宏大、寬闊,但也是能將吳國君臣容納、還綽綽有餘了,但是東吳朝堂之上不僅分文武、還分南、魯二宮之爭,而這場爭鬥已經開了有八年之久………
赤烏四年五月,孫權長子孫登逝世。
孫登死後,太子之位懸空。
當時最年長者為孫權三子孫和(次子孫慮在嘉禾元年便過世了),孫和幼年時因天資聰慧和母親王夫人的緣故非常受孫權喜愛。
當時皇后之位亦懸空,此前被認為是皇后的步練師也於三年前過世,步皇后無子,其女為全公主和朱公主,其中大女兒全公主與王夫人的關係非常惡劣。
到了赤烏五年正月,孫和正式被立為太子。百官同時上奏要求立皇后及令四子為王,孫權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寵妃妾皇子為由拒絕了。
早在黃龍元年的時候,丞相顧雍等就提議升孫慮為王爵,不過被駁回了。胡綜的《請立諸王表》表示這是孫權的謙虛的美德,但另一方面也提出批評,認為國家這樣顯得不重視禮制。
同年八月,一些官僚再次提出相關要求,最終孫權同意立四子孫霸為魯王。
孫權最初立太子和魯王時,孫和和孫霸還是一樣受到寵愛,仍然居於同宮殿中,並沒有正式區分等第和品級。
群臣諸如太常顧譚、太子太傅吾粲等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為太子和國王應該有嫡庶之分,禮制應該有所區別,甚至要求魯王出鎮地方。
太子和魯王自此分宮別僚,這卻由此造成了矛盾的開端。魯王認為自己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其黨羽所害。
現在有了自己的侍御賓客後,便共同詆譭太子及相關支持者,欲除之後快,取而代之,南魯之爭由此愈演愈烈,
只是在中途因孫權把兩派之中的激進派罷官、流放、下獄方才有所收斂,朝堂之上暫時風平浪靜,爭鬥不再似之前那般火熱,
太子、魯王之間的關係暫時緩和,可兩方確還是在水面之下暗流湧動、交鋒不斷,今日在朝堂上的出兵方略之爭便是明證!
這種涉及最高權力的鬥爭只有其中一方消亡亦或是兩方都消亡方才能徹底結束、停止,
這是一種鐵的定律,在建安年間便已有先例,在距今更遠的時候也有,這都是在史書之上有記載的,
而建安年間的便是曹丕、曹子建的爭鬥,激烈而殘酷,才子劉楨便是這樣一個犧牲品,這是活生生的例子。
到如今,即使他孫仲謀比曹孟德、妹夫劉玄德熬得都久,也是免不了在內部發生這樣的爭鬥的,誰讓他也已經坐到了天子的位置上了呢,孫權心道,
思索多年後,他很是擔心因黨爭一事將他父兄與他一手建立的東吳基業毀於一旦,畢竟這可是他一生的心血所在啊!
他認為兩黨內鬥的結果已經讓朝廷產生了裂痕,如果再讓二人即位,會造成朝廷更加不安,引發進一步內鬥,如同像袁紹死後,袁尚和袁譚完全分裂成兩派。
他便下定決心在兒子中另立太子,而現在他還在觀察誰適合繼任太子之位,也在儘量穩住南、魯兩黨,讓他們暫時不要輕舉妄動,
畢竟兩黨中的重要人物皆是東吳朝堂的支柱,若是逼得他們狗急跳牆、那恐怕東吳將在兩黨的內亂中不復存在了!
而此間的溼熱氣息卻是不同於中原洛陽的乾熱、也比蜀地的溼熱更甚一籌,畢竟江南之地比蜀地更加容易下雨,
這不,早上才剛下過一場大雨,連累得早朝也推遲了些變成午朝了,青龍殿前的廣場上也還殘留著大雨的痕跡、沒有消失,
大殿的屋簷上還在不斷向下的滴落著越來越小的水珠,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如一種絲竹樂器之聲,十分美妙,可惜卻無人在仔細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