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微風輕拂,路旁的野花野草輕輕搖曳,彷彿在為我們送行。
走著走著,我們在一個岔路口遇見了一位面容愁苦、腳步蹣跚的路人。他看到我們,眼中閃過一絲希望,趕忙上前求助。
“這位先生,我這身子實在是難受得緊,不知您能否幫幫我?”路人一臉痛苦地說道。
太爺爺溫和地詢問:“您先彆著急,慢慢跟我講講您的症狀。”
路人嘆了口氣:“這幾日,我總覺得腰骶部痠痛難忍,下肢更是又麻又無力,走起路來都十分艱難。”
太爺爺微微皺眉,開始為他進行中醫的辨證論治。先是仔細觀察他的面色、舌苔,又為他把了脈,而後說道:“您這是腎陽不足,經絡氣血執行不暢所致。”
說罷,太爺爺決定為他針刺治療。只見太爺爺讓路人坐下,挽起他的褲腳,準備針刺跗陽穴。
“這跗陽穴,位於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 3 寸。”太爺爺一邊說著,一邊準確地找到了穴位。
太爺爺手法嫻熟地將銀針輕輕刺入跗陽穴,捻轉提插,不一會兒,路人便感覺一股溫熱的氣流在下肢蔓延開來。
“哎呀,真神奇,我感覺這痠痛麻木好像減輕了一些!”路人驚喜地說道。
太爺爺微笑著說:“這只是開始,還需留針片刻,讓陽氣得以充分疏通經絡。”
過了一會兒,太爺爺起針,路人試著活動了一下腰腿,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先生,您真是神醫啊!我感覺好多了,這腿也有力了,腰骶也沒那麼痛了!”
太爺爺擺擺手:“您回去後還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調養腎陽,方能鞏固療效。”
路人千恩萬謝地離開了,我和太爺爺也繼續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而那神奇的跗陽穴和太爺爺高超的醫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太爺爺說,“跗”字在中醫術語中,常指足背。足背是人體行走、站立時支撐身體重量的關鍵部位,也是經絡氣血執行的重要通道。而“陽”字,在中華文化中向來象徵著陽氣、溫暖、活力與光明。
陽氣被視為生命的動力源泉,具有溫煦、推動、防禦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跗陽”二字的結合,寓意著足背之陽,暗示著這個穴位與陽氣在足部的執行和分佈密切相關,也體現了中醫對陽氣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的高度重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平衡的理念貫穿始終。陽主動,陰主靜,陰陽協調則身體安康。跗陽穴所處之位,恰是陽氣在足部匯聚與執行的關鍵節點。中醫認為,陽氣不足或執行不暢時,人體易生百病。
跗陽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為人體之“巨陽”,主一身之表,陽氣充盛。而跗陽穴作為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能夠激發和調節膀胱經的陽氣,使其更好地發揮溫煦、推動之能,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
從經絡氣血的執行角度來看,跗陽穴處於經絡氣血交匯的樞紐位置。陽蹺脈起於足跟外側,向上行於下肢外側,經脅肋後側,從肩部上行至頭面。作為陽蹺脈的郄穴,跗陽穴具有強大的氣血匯聚和調節功能。
郄穴在經絡中猶如江河中的深潭,是氣血匯聚之處,具有快速調節經絡氣血、治療本經急性病症的顯著特點。當陽蹺脈氣血執行失常,出現肢體痿痺、疼痛、拘攣等病症時,刺激跗陽穴能夠迅速調整氣血,疏通經絡,緩解症狀。這恰似在陰陽失衡的局面中,跗陽穴充當了恢復平衡的關鍵角色,讓陽氣得以順暢執行,陰氣隨之協調。
此外,中醫的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臟腑、經絡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跗陽穴所處的位置與腎、肝、脾三條經絡循行有著前後對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