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記得有一天,在前往南陽的途中,一個晚霞漫天的傍晚,我和年輕的太爺爺行至一處小鎮,決定入住一家旅店。
店老闆是個憨厚朴實的中年人,在招待我們的過程中,面露愁容,唉聲嘆氣。太爺爺心細如髮,關切地詢問店老闆是否有煩心事。店老闆長嘆一聲,道出了苦衷。
原來店老闆的夫人患有慢性的虛勞病,多年來尋醫問藥,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夫人身體日漸消瘦,精神萎靡,常常感到氣短乏力,稍微活動便氣喘吁吁,夜晚睡眠也不安穩,多夢易醒。店老闆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太爺爺聽聞,詳細詢問了夫人的症狀、脈象和舌象。經過一番仔細的辨證論治,太爺爺心中有了數。
太爺爺對店老闆說道:“你夫人這病,根源在於正氣虧虛,氣血不足。需長期調養,方可有望康復。”店老闆急切地問道:“那這位先生,可有法子救救我夫人?”
太爺爺微微一笑,說道:“有一法,或可一試。可每日為夫人艾灸膏肓穴。”
店老闆一臉疑惑:“這膏肓穴在何處?”
太爺爺耐心解釋道:“膏肓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三寸處。你可讓夫人俯臥,先找到肩胛骨內側緣,然後從肩胛骨內側緣垂直向下畫一條線,與後正中線相交的位置,左右各旁開四指寬處,便是膏肓穴。”
太爺爺接著說:“艾灸此穴,可振奮陽氣,補益氣血,調理臟腑,對夫人的虛勞之症大有裨益。但需注意,每次艾灸 15 至 20 分鐘,以區域性面板微紅為度,不可過度,以免燙傷。堅持數月,或可見效。”
店老闆聽後,眼中燃起希望之光,連連道謝,並請求我和太爺爺留下為其施治, 太爺爺決定留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和太爺爺每日為老闆的夫人艾灸膏肓穴。數月後,夫人的病情大有好轉,精神漸佳,身體也逐漸有了力氣。
店老闆大喜,拿出五根金條表示感謝,太爺爺委婉拒絕。
太爺爺微笑著對我說道:“中醫之道,博大精深,只要用心調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我望著太爺爺,心中對中醫的神奇與智慧充滿了敬佩的同時,也對太爺爺的崇高的醫德表示敬佩。
後來,太爺爺給我講“膏肓”一詞,最早見於《左傳·成公十年》中的“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這裡的“膏”和“肓”指的是人體深處藥力難以到達的部位。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膏肓”常被用來形容病勢沉重、難以救治的狀態,“病入膏肓”這一成語更是深入人心,強調了病情的危急和棘手。
在中醫理論中,“膏”通常被認為是心尖的脂肪,而“肓”則指的是心臟與膈膜之間的區域。膏肓穴的命名,形象地揭示了其所在位置的深層和重要性。穴位的名字背後隱藏著更深的含義,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謂,更反映了中醫對人體結構和生理病理的深刻認識。
從中醫的氣血津液理論來看,膏肓穴所處的位置是人體氣血執行、津液輸布的關鍵通道。氣血津液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們在經絡中執行,滋養著臟腑、筋骨、肌肉和皮毛。
當氣血津液執行不暢或出現虧損時,人體就會產生各種疾病。膏肓穴作為氣血津液執行的重要節點,透過刺激該穴位,可以調節氣血津液的執行和分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膏肓穴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正氣是指人體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當人體正氣不足時,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導致疾病的發生。膏肓穴能夠激發人體的正氣,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外邪難以入侵。
同時,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