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一同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一路上,微風輕拂,路旁的野花野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走著走著,我們遇到了一位面色愁苦的路人。他攔住了我們的去路,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先生,能否幫幫我?我這幾日頭痛欲裂,眼睛看東西也模糊不清,整個人昏昏沉沉,實在是難受極了。”
太爺爺仔細地觀察了路人的面色和神態,又為他把了把脈,詢問了一些日常的飲食起居情況。經過一番辨證論治,太爺爺心中有了數。
太爺爺溫和地說道:“您這是肝經風熱上擾,氣血不暢所致。不過別擔心,我可為您緩解病痛。”
說罷,太爺爺決定針刺絡卻穴為其治療。他先讓路人坐下,然後指著路人的頭部說道:“這絡卻穴,就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 5.5 寸,旁開 1.5 寸處。”
只見太爺爺取出隨身攜帶的銀針,消毒後,精準地刺入了絡卻穴。行針片刻後,太爺爺輕輕捻動銀針,那路人頓時感到頭部一陣輕鬆,眼睛也似乎明亮了許多。
路人驚喜地說道:“先生真是神醫啊,這片刻功夫,我就感覺好多了!”
太爺爺微笑著說:“還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情緒過激,飲食也要清淡些,以防病情反覆。”
路人連連點頭道謝,帶著感激的神情離開了。
我望著太爺爺,心中充滿了敬佩,也更加堅定了學習中醫、傳承醫術的決心。
後來聽太爺爺給我講,“絡”,有聯絡、網路之意,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相互關聯”的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裡,世間萬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系統如同一張遍佈全身的大網,氣血在其中周流不息,而絡卻穴恰似這張大網中的關鍵節點,起著聯絡和溝通不同經絡的重要作用,維持著人體氣血的平衡與和諧。
“卻”,有退卻、消除之意,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的理念相契合。古人認為,疾病的產生往往是由於正氣不足,邪氣入侵,導致陰陽失衡。絡卻穴的“卻”字,寓意著它能夠退卻病邪,使身體恢復到健康的平衡狀態。
從治療功效來看,絡卻穴之所以能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與這兩個字的含義有著密切的關係。“絡”字暗示了其在疏通經絡方面的功效。當經絡氣血阻滯不通時,刺激絡卻穴能夠重新建立起氣血的通暢聯絡,正如在堵塞的道路上清除障礙,讓交通恢復順暢。例如,對於頭痛、眩暈等病症,多因經絡氣血不暢,上擾清竅所致。透過按摩或針灸絡卻穴,可以疏通頭部經絡,使氣血得以正常執行,從而緩解症狀。
“卻”字則體現了其祛邪的能力。病邪侵犯人體,往往會導致各種不適。絡卻穴就像一位英勇的衛士,能夠將這些病邪退卻。比如,對於耳鳴、目眩等病症,多由風邪、肝火等邪氣上擾所致。透過絡卻穴能夠將這些邪氣一一退卻,恢復耳部和眼部的正常功能。
總之,絡卻穴的名字不僅展現了中醫經絡學說的精妙,還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它所蘊含的智慧和力量,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醫學與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