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光緒年間,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途。一路上,風景如畫,我滿心歡喜地蹦蹦跳跳著。
忽然,我們聽到身後傳來一陣痛苦的呻吟聲。回頭一看,只見一個年輕人捂著臉頰,眉頭緊皺,一臉痛苦地朝我們走來。
“這位小哥,你這是怎麼了?”太爺爺關切地問道。
年輕人苦著臉說道:“我這臉疼得厲害,已經好幾日了,像是有無數只螞蟻在啃咬,疼得我寢食難安。”
太爺爺仔細觀察了他的面色,又詢問了一些症狀,接著為他把了把脈,沉思片刻後說道:“你這是風邪入侵,氣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
說罷,太爺爺決定為他施針治療。太爺爺讓年輕人坐在路邊的石頭上,開始尋找穴位。
“我要為你針刺顴髎穴,此穴位於面部,顴骨下緣,目外眥直下凹陷中。”太爺爺一邊說著,一邊準確地找到了穴位。
只見太爺爺手法嫻熟地將銀針輕輕刺入顴髎穴,捻轉提插,年輕人起初還有些緊張,但隨著太爺爺的施針,他漸漸放鬆下來,臉上的痛苦之色也有所緩解。
大約過了一刻鐘,太爺爺緩緩拔出銀針。
“感覺如何?”太爺爺問道。
年輕人活動了一下臉部,驚喜地說道:“哎呀,真的不疼了,神醫啊!”
太爺爺微笑著說道:“回去之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風邪入侵,這幾日飲食也要清淡些。”
年輕人千恩萬謝地走了,我望著太爺爺,眼中滿是敬佩。
在前往南陽的路上,我彷彿明白了中醫的博大精深,也對太爺爺的醫術更加欽佩不已。
後來聽太爺爺給我講,“顴”指顴骨,位於面部眼眶的外下方,其突出的形態猶如山巒起伏,在傳統文化中,山被視為穩定和支撐的象徵。顴骨的堅固和突出,也為面部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和輪廓。“髎”表示孔隙、凹陷,寓意著氣血在此匯聚和通行的通道。
而顴骨的高聳和堅固,恰如金之剛硬,顴髎所在的位置與五行中的“金”相對應。金主收斂、肅降,與面部的氣血收斂和調節有關。暗示著其在維持面部結構和氣血執行中的重要性。
顴髎穴作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其治療功效與穴位名稱有著微妙的呼應。“顴”字提示了該穴位與面部顴骨區域的緊密關聯。
面部的諸多病症,如面癱、面肌痙攣等,常常與顴骨附近的經絡氣血失調有關。刺激顴髎穴,能夠調整此處的氣血執行,使面部恢復正常的功能和狀態,猶如對顴骨周邊的氣血進行梳理和整頓。
“髎”字所代表的孔隙和通道之意,暗示著顴髎穴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關鍵節點。透過針刺、按摩等刺激手段,開啟這一氣血通道,讓氣血順暢流通,從而治療牙痛、現代醫學裡的三叉神經痛等病症,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