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一同走在前往南陽的路上。忽然,前方傳來一陣虛弱的呼喊聲:“好心人,救救我!”
我們聞聲趕去,只見一位面色蒼白、神情疲憊的路人癱坐在路邊。太爺爺趕忙上前詢問,路人有氣無力地說道:“我這幾日不知怎的,總是沒有胃口,吃不下東西,肚子還總是咕嚕咕嚕響,大便也不成形,一天要跑好幾趟茅房,渾身都沒勁兒。”
太爺爺仔細地為他進行了一番診斷,觀其舌苔白膩,脈象濡緩,判斷他是溼滯脾胃所致。太爺爺溫和地對他說:“你這是體內溼氣過重,阻滯了脾胃的正常運化,不必過於擔憂。”
說罷,太爺爺決定為他針刺陰陵泉穴來緩解病症。只見太爺爺讓路人取坐位,屈膝 90 度,在他的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精準地找到了陰陵泉穴。
太爺爺一邊施針,一邊對我講解道:“陰陵泉穴乃脾經合穴,具有健脾利溼、通利三焦的功效。除了能治療溼滯脾胃導致的納呆便溏,還對腹脹、水腫、黃疸、帶下等病症有良效。”
不一會兒,路人便感覺腹部輕鬆了許多,太爺爺起針後,叮囑他這幾日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膩之物。路人感激涕零,連連道謝。
我望著太爺爺,心中充滿了敬佩,也更加堅定了學習中醫、傳承醫術的決心。
在繼續前往南陽的路上,我彷彿看到了中醫的光輝未來,如同這燦爛的陽光,照亮著人們的健康之路。
據太爺爺講,這陰陵泉穴,為足太陰脾經的合穴,其名稱蘊含著豐富的意義,與中醫理論及中國傳統文化皆有著緊密且深刻的關聯。
“陰”指內側,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常代表陰暗、陰柔等,與陽相對,意味著其位於身體較為內側之位,且與人體內部的陰效能量緊密相連。“陵”意即高起如山陵,象徵著該穴位所在位置的關鍵與顯著,仿若身體內部一座重要的高地。
“泉”於傳統文化中象徵著生機、源頭與流動,在中醫裡,陰陵泉恰似人體水溼代謝的關鍵樞紐,是脾經經氣匯聚之所,如同泉水一般,持續為人體供給能量並給予滋養。
從穴名剖析其能治療所主病症的緣由:其一,“陰”暗示其與身體內部臟腑功能關係密切,脾主運化水溼,陰陵泉位居脾經,能夠調控脾的運化機能,助力消除體內過剩的水溼。
其二,“陵”的高起之意,彰顯其在調節人體水液代謝層面具備關鍵效用。其三,“泉”代表著水的源頭或匯聚之處,陰陵泉宛如人體水溼代謝的重要樞紐,能夠彙集、疏導並調節水液。
陰陵泉作為脾經的合穴,在中醫理論中,合穴乃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於臟腑的部位,具有深入臟腑、調節臟腑功能的重要作用。
陰陵泉穴能夠深入脾臟,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促進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輸布,同時將多餘的水溼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它具有健脾利溼、通利三焦的顯著功效。
陰陵泉能健脾利溼,恰似“陰陵”的陰柔之力化解體內的溼氣,使脾的運化功能恢復正常,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通利三焦,如同“泉”水的流動,打通身體上下的氣機通道,促進氣、血、津液的執行和代謝。
在治療腹脹、腹瀉時,陰陵泉發揮其調節脾胃的作用,如“陰陵”之穩,安撫脾胃的失調;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時,陰陵泉好似“泉”水的疏導,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液,恢復臟腑的正常功能。
陰陵泉不僅精妙地展現了中醫穴位命名的深邃內涵,還深深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之中,其治療功效與穴位名的寓意相輔相成,為中醫的診療實踐賦予了珍貴的指引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