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曹操知道自己理虧,也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對崔琰實話實說,於是便只好拿著不是當理說。
崔琰笑過之後,又道:“你說的這些,都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講究的是與世無爭、清靜無為,可你曹操是那種人嗎?如果你無爭、無為的話,又怎麼會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又怎麼會爭名奪利、爾虞我詐?又怎麼會大權獨攬、乾綱獨斷?又怎麼會殺人如麻、嗜血如命?”
曹操眼珠一轉,說道:“哎呀,那都是老夫年輕時候的事了,你看現在老夫還哪帶兵打仗啊,早就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了!”
崔琰冷笑道:“是嗎?那你為何不還政於天子?那你為何還要擔任丞相之職?那你為何還要建立魏國?那你為何還要進封魏公?”
曹操也知道自己的理論與所作所為完全矛盾,於是又厲聲說道:“夠了!你哪來那麼多問題?老夫沒工夫,也沒必要去解釋你的問題。崔氏已經被老夫處死了,屍體也早已不復存在,你如果沒什麼別的事的話,就先回去吧。人死不能復生,你節哀順變吧!”
崔琰一看實在跟曹操講不了理,再呆在這裡跟他糾纏也沒有任何意義,便轉身拂袖而去。
崔琰走了之後,大廳裡就只剩下了曹操和荀攸二人。
剛才曹操和崔琰爭辯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荀攸卻始終不發一言、不置一詞。
“丞相,您的確不該殺崔氏啊!”
荀攸終於開口說話了,只是這句話在曹操聽來十分刺耳。
“公達啊,你不在老夫的位置,很多事你是無法體會的!老夫殺崔氏絕不是濫殺無辜,而是另有隱情。此事事關重大,實在不便對外人透露,所以你就不要再多問了。”曹操換了副態度,語重心長地解釋道。
荀攸卻完全不為所動,說道:“丞相,您確實有您的難處。可就是再難,殺人了也總得給大家一個說法吧。您這可倒好,完全不跟崔琰解釋,這又哪能讓人接受啊?”
曹操有些不悅,看了看荀攸,問道:“公達呀,你所說的難以讓人接受,恐怕不是崔氏,而是另有其事、另有其人吧?”
荀攸也不說話,只是顯得有些黯然神傷。
曹操所指的什麼,二人都心知肚明,自然是當年荀彧死的不明不白,曹操卻並沒有對潁川荀氏家族給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和令人滿意的交代。
曹操一看荀攸這副態度,嘆了口氣道:“公達啊,看來文若之死,你還在耿耿於懷啊!”
荀攸依然不置可否,但這也表示預設了曹操的說法。
“公達,別人不瞭解我曹操,你還不瞭解老夫嗎?文若跟老夫那麼多年,老夫又豈能隨隨便便就將他殺害啊?別說他沒犯什麼罪過,就是犯了天大的罪過,老夫也得極力保他啊!別人可以冤枉老夫、誤解老夫,但老夫沒想到的是,你竟然也這麼看老夫!”曹操一臉無辜地說道。
荀攸仔細觀察著曹操的神態,想從中找出什麼破綻。
不過曹操說的的確是事實,所以無論眼神,還是語氣,都顯得十分淡定、自然。
然而即便是這樣,荀攸也根本不信。
因為以他對曹操的瞭解,曹操的演技早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對於無中生有、口是心非完全可以輕車熟路、信手拈來。
“丞相,叔父當年有很多觀點跟您相悖,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叔父當年極力反對您建立魏國、進封魏公,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叔父從來沒上過戰場,卻被你強行留在軍中,又帶到了濡須口,這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後來您給叔父送去了一個空食盒,他便自行了斷了,這更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荀攸耿耿於懷地說道。
雖然荀攸沒有明說是曹操殺了荀彧,但他說的這段話卻委婉地表達了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