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只要認得他就夠了,其他的關我什麼事,陳郄心裡想著,嘴裡還是要打聽的,&ldo;就知道當初他祖父趁著先帝還在的時候,把國公位傳給了他。&rdo;
傅嬤嬤覺得陳郄有時候也有些傻氣,交朋友也不顧個身份,就把自己知曉的說了出來,&ldo;老公爺一輩子只得了一個姑娘,當年京城都以為他是要從族裡選孩子來繼承爵位的,後來國公府的姑娘嫁給了巨門侯,因產子病亡,那個孩子就是現在的小公爺。&rdo;
陳郄頓時覺得劉喜玉的人生有些精彩,&ldo;巨門侯?我記得巨門侯世子是別人吧?&rdo;
她還記得第一次上朝陽觀,那個找素節無為要哥哥的少年,沒曾想還真是他哥哥,當時她還以為兩邊是表親。
傅嬤嬤見陳郄不說話,就繼續道:&ldo;老公爺因為要外孫繼承國公府的緣故,都跟劉家翻了臉,說是不懂規矩,可先帝那時候就是喜歡老公爺,劉家其他人也沒辦法。那頭巨門侯守完了妻孝,再娶了老婆,又生了兒女。這些年,不說巨門侯,就是當後孃的都不是段家那一位可比的,小公爺的婚事,就是老公爺要挑不說,這頭那兩個肯定也得插手一回,能選中的少說家裡也得三品以上吧。&rdo;
這麼一說,傅嬤嬤又有些遺憾,要自家姑娘是傅家嫡親的姑娘該有多好,喜歡小公爺,那也不是沒有機會。
陳郄聽了半天劉喜玉的八卦,萬沒想到這外孫繼承外祖父的產業比現代還容易。
再想起傅嬤嬤勸自己的話,還是沒放在心上,&ldo;嬤嬤說了半天,嘴皮都幹了,喝點水了就休息吧,我就說著玩呢。&rdo;
傅嬤嬤看著陳郄,滿眼愁緒,&ldo;姑娘,你別犯傻呀。&rdo;
陳郄笑,&ldo;嬤嬤放心,當小老婆什麼的,我肯定是不乾的。我這不是還年輕,等到十八二十再嫁也好,身體結實了,生孩子也不吃虧,不然像那些生孩子出事的有幾個不是因為太年幼?到時候孩子可不得學段如玉,可憐得緊,人家還有個外家祖母靠得住,到時候我的孩子能有什麼?&rdo;
傅嬤嬤才放心下來,&ldo;姑娘心裡明白就好。&rdo;
等到次日,陳郄沒想到會收到王奎的信。
王奎帶著自己娘離開了京城,帶著陳郄給的幾百兩銀子。
再來信,陳郄在心裡想,就那麼兩個人,帶著一家子下人,銀子用得這麼快,想來是舊習不改。
開啟信來看,王奎倒是知道賣好,先是給陳郄說了陳家那一家子回了鄉的事情,說得好似自己親眼看見似的,寫得讓人一笑。
陳老爺當時被罷官,無奈只得帶著老婆孩子回故里。
就如陳郄想的那樣子,王氏不是個有打算的,陳老爺自然是把銀子交給的柳姨娘。
柳姨娘比起王氏,差也就差在孃家敗得太早,在其他地方要甩王氏十幾條街,等著到了鄉裡,整個陳家就是柳姨娘在做主了。
只是王氏從來都是個心狠手辣的人,柳姨娘敢搶她的東西,她就能要人的命。
可惜最後王氏的腦子到底還是沒比得過柳姨娘的腦子,被柳姨娘擺了一道之後,不只是被休,還被抓著關進了當地有名的尼姑庵裡面。
後面的情形也就那般了,柳姨娘順勢轉正,還不知道王氏的兩個子女會怎麼樣。
信寫到最後,王奎才委婉的說到了借錢的事情來。
陳郄拿著信看了又看,想著自己要不要借,借出去了肯定沒得還的,但要不借,她還想知道陳家的八卦呢。
就王氏那一對兒女,兒子不知道,但女兒明顯不是好招呼的料,柳姨娘能算計王氏,那是王氏失勢,換了有血緣的陳二孃,這可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