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力大如牛 (第1/2頁)
蓬州吹取三山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趙嬸子,則攬一些漿洗衣物的活計。
每天都要洗幾大盆的髒衣物,好在這個院子,有口水井,雖然不是甜水井,但洗衣服是足夠了。
她過的還算寬裕,為人熱情,喜歡跟院裡人嘮些家長裡短。
在汴京城,家裡若有口甜水井,就代表這個家脫離了貧苦,奔小康啦。
普通人家就算在城裡幹了一輩子,勉強賺下一套房子錢,也大多隻能擁有一口澀水井。
像陳安想要吃水,只能花錢買。
吃的水很好買,汴京城裡賣水的送水工,挑著扁擔,走門串戶的吆喝。
除了吃水要花錢,住在城裡,倒恭桶要花錢,還要交居民區清理費,要用柴火也得花錢買。
不過,在汴京,生活是很方便的,足不出戶就可以吃遍全城,專門有跑腿小哥,幫你買來各種酒肆、酒樓、路邊攤的食物。
當然,這是在有錢的前提下。
遍地是商機的汴京城,周邊數不清百姓進城謀生,內外城人口眾多,導致房價一漲再漲。
原主租的這間泥巴屋,挨著內城東水門的位置,每月都要一二百個銅板。
在他的記憶裡,內城的租子更是貴的令人咋舌。
汴京城,居之不易啊!
過了晌午,太陽變得更加溫暖,陳安蹲在牆角曬著陽光,心裡琢磨著賺錢的門路。
出於對這個衍生世界的不瞭解,她準備繼續幹著碼頭的工作。
站住了跟腳,再想以後。
歇了兩日,陳安起了個大早,鎖上泥巴屋,走到街市上,吃了碗餛飩。
原主來了汴京大半年,從沒光顧過家門口的餛飩攤。
一份豬油餛飩,大碗十文,小碗六文,換成野菜餅夠原主吃一天的。
外城還要便宜一點,到了內城,大碗餛飩就漲到了十二文。
在內城,就連買菜買肉都要比外城貴上一些,居住在內城的普通人家,往往會起個大早,到外城採買食材。
經歷了幾世,陳安已經懂得食物的珍貴,她吹了吹碗中的油花,低頭沿著碗邊喝了口湯,用筷子夾起餛飩,一口一口的吃了起來。
然後端起碗來,慢慢地將碗底的湯喝淨。
一大碗葷素餡的餛飩下肚,陳安肚子吃的飽飽的,身子暖洋洋的,放下碗筷,按照記憶然後朝碼頭走去。
汴京城的水路四通八達,大大小小上百隻船,不停的穿梭,除了運糧食、生活用品和奢侈品,還有錢稅以及各地上貢給朝廷的貢品。
穿過兩條街,就到了位於東南的漕運碼頭,碼頭上人來人往,聲音嘈雜,一派忙碌的景象。
這是汴京城最大的碼頭,棧道修建的又寬又大,每日有成百上千艘船在這裡停泊,街道有一排排的商鋪,有飯館、茶樓、客棧、酒肆等。
在商鋪盡頭的拐角處,搭建了一排排的窩棚,後面是倉庫。
原主跟著的工頭叫黑虎三,跟著他的腳伕都喚他一聲虎哥,原先也是從搬運工做起的,因為人機靈又識得幾個字,慢慢地混成了工頭。
從右邊數第三個窩棚,就是他的地盤。
天剛矇矇亮,腳伕們三三兩兩站在窩棚前,等著開工,從穿著上就能看出他們的生活水平。
像原主這樣穿著破爛薄襖和布鞋的,算得上還不錯了,大多數腳伕穿著草鞋和粗布單衣。
魚肚泛了白,船隻靠岸,陳安跟虎哥打了聲招呼,跟著鐵家的腳伕們,開始上工。
腳伕們將二百來斤重的麻袋扛在肩上,透過翹板,裝貨卸貨。
麻袋裡面裝的是鹽包或糧包,扛三五次還好,一整天幾十次扛下來,鐵人也要吃不消了。
原主這副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