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唐商會 (第1/2頁)
海港市的柳生雪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拍賣會之後拍到了經營權的各大世家,開始紛紛準備生產,他們深知,這些東西雖然目前在長安已經普及,但是到了長安之外會是怎樣的震撼。
別的不說,就單說這玻璃,在玻璃廠沒有建成之前,西域商人偶爾會帶過來有很多瑕疵的琉璃,即使有瑕疵,一顆珠子也能賣到上千貫錢。
所以雖然在條約之下,不可以在大唐惡意抬價,但是出了大唐,那他們賣到什麼價格就完全沒人會在意了。
就這樣在慢慢的熟悉下,快的一週左右,慢的也就十幾天,各大產業,完全恢復了產出,期間還有很多家主來找李恪訂購了更多的生產線,李恪都沒有拒絕,而且看在他們送來的古玩字畫的面子上,李恪不超過3天時間,就都給辦置了回來。
這些生產線的加入,讓商品的供應翻了幾番,除卻供給長安的百姓外,已經開始輻射周邊的城市。
為了他們運輸的方便,李恪從現代採購了一批卡車,當然不是李恪用的反重力飛行卡車,而是相對比較古老的燃油卡車,雖然現代社會大部分都已經應用了核聚變電池作為能源,但是之前的一些車企生產出來的卡車,沒有能力和技術升級他們的產品,所以燃油卡車暫時還沒有淘汰,但是已經基本停產,而這些積壓的車子,全部都被李恪撿漏買了回來。
大唐的石油開採和提煉工廠已經完全成型,之前主要是為了使用裡面提煉出來的瀝青修路,但是各類燃油也都有了不少的儲量。
正好把燃油卡車引進回來之後,可以消耗一下,而且這也可以成為大唐的另外一個收入來源。
對外,李恪暫時只出售了部分轎車,而這些燃油卡車,李恪並沒有出售給世家,而是找到了李世民商議後,將商部獨立了出來,並且由商部牽頭,成立了大唐商會。
大唐商會主要的責任就是負責貨物的調配,以及商戶的監督,如果一旦發現有人盜版他人產業,商會有權直接查封,並且對盜版的人進行處罰。
另外商會開始試行“寶鈔”,如果商人在一個城市獲得了大量的銅錢,不方便運輸,可以直接到當地的商會總部兌換成寶鈔,憑藉寶鈔,可以在任意城市的商會中兌換成銅錢或等價的銀子。
目前商會推出的寶鈔,面值分別是一貫、兩貫、五貫、十貫、二十貫、五十貫和一百貫,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懂的都懂,就不必要詳細的解釋了。
雖然商會沒有明確的說,寶鈔可以替換錢幣交易,只是給商人作為臨時使用,但是當這些商人在經過幾十次的兌換之後,自發的開始在商人之間開始使用寶鈔。
這一切都是小胖子李泰的主意,起初按照李恪的想法,是直接成立銀行,之後用紙幣替換銅幣,李泰當時正好也在,就提出了疑問,如果強行要求使用紙幣,商人有抗拒心理怎麼辦,畢竟不能上門去強行收取人家家裡的銅幣。
聽完李泰的話,李恪也有點頭疼,之後李泰便提出了這個想法,將紙幣作為一個臨時的兌換憑證來使用。
果然和李泰設想的一樣,起初,商人在外面的城市兌換了寶鈔之後,只要回到長安,馬上就會把手裡的寶鈔兌換成銀子,對於他們說,那麼一張紙,完全沒有這沉甸甸的銀子有安全感,而商會在國庫的支撐下,完全不會拖泥帶水,只要你拿著寶鈔過來,馬上就會兌換成等額的銀子。
就這樣一來二去之下,建立了比較深厚的信任關係,寶鈔交易慢慢的開始在商人之間流行起來,並且這由第四代印鈔機印製出來的寶鈔,畫面精美,防偽措施完善,在大唐來說,完全沒有製造假幣的可能,時間久了,寶鈔的地位已經完全取代了銅幣和銀子。
只有在日常的小額交易中,依然使用銅板結算,稍微大額的交易,已經幾乎看不到銅幣和銀子的身影。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