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孟浚抵達舟山島,在沈廷楊的陪同下,直奔火器監而去,在這島上倒是不慮工匠洩密的問題。
軍器監位於舟山北部,軍器監周圍有著嚴密的守衛,孟浚剛剛抵達軍器監外圍,便可以聽到鐵錘敲擊的轟鳴聲,一進入軍器監內,工匠們正忙碌地鍛造著火器。爐火熊熊,火星四濺,到充滿了熾熱的氣息,工匠們赤裸著上身,汗水如雨般滴落,卻毫不在意。
這時朱圖急匆匆的趕了過來,一看見孟浚便皺著眉頭訴苦道:“都督,你可算來了,這軍器監好端端的咋非要從蘇州遷到這舟山島上,這裡什麼都不方便,生鐵,煤炭,一切都得運過來……”
孟浚安靜的聽完朱圖的訴苦,朱圖說了一會見孟浚沒有接話,便也停下了話語,孟浚看著朱圖道:“遷到舟山來自然是我的考慮,走,我們先去看看火器製造的怎麼樣了”
朱圖聞言點點頭,說道:“都督,在您率軍出征的時候,我物色了一個老頭,那老頭脾氣不太好,叫劉柺子,不過火銃造的是相當不錯,我便提拔他做這火銃工坊管事。”
朱圖隨後陪同孟浚來到火器製造處,只見此處已經有四五百工匠在此處製造火器,這時一個老頭子走了出來,看見朱圖領著一個年輕人走來,劉柺子主持火銃管事不過數月,也從未見過孟浚,自然認不出此人便是孟軍之中最大的頭頭,孟大都督。
他只是過來朝著朱圖嚷道:“總管,你上次說要運過來的一萬斤生鐵怎麼還沒到,沒有鐵怎麼造炮造槍”
“馬上就到,馬上就到,劉師傅再等幾日便可”朱圖知道劉柺子的脾氣,忙連聲安撫道。
這時孟浚走了上前,向劉柺子笑笑道:“劉師傅好”
劉柺子細看了眼孟浚,確認自己不認識,一臉不高興的說道:“好什麼好,你是幹啥的,當學徒的嗎,當學徒……”
劉柺子話還沒說完,便被朱圖呵斥打斷,朱圖急著道:“劉柺子,你對我胡說八道就算了,這是都督,孟都督,你可別瞎說話”
“孟浚?大都督?哦,老朽無禮了,請大都督恕罪”劉柺子聽到朱圖的面色一正,朝著孟浚施禮道。
如今在江南各地,孟浚的大名那是人盡皆知,劉柺子也不例外,大破博洛,收復浙江的光環太過耀眼,劉柺子的臭脾氣自然也是收斂了幾分,打起精神道:“不知大都督有什麼吩咐”
“倒也不是吩咐,劉師傅,這自生火銃,造起來要多長時間”孟浚對這匠人倒也是和和氣氣。
明朝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自生火銃,崇禎八年,畢懋康的《軍器圖說》中已經詳細記載了使用燧槍機的自生火銃,其實這和普通的火繩槍在構造效能上基本沒有差別,所不同的只是在點火裝置上的改進,將火槍上的火繩改成燧石,扣動扳機時燧石摩擦起火,但就是這麼個小改進,卻是火器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在孟浚回到蘇州一看,出征這幾個月,軍器監倒也是沒偷懶,火銃也是造了一批又一批,總數量已經有八百多支,可這是火繩槍,孟浚決定將這火繩槍改造成燧發槍,再擴建打造一番,爭取在年底湊出三千杆燧發槍,組建一支火槍營。
而現在孟浚不知道的是這樣的改進對劉柺子來說是否太複雜,以及時間上是否來的及,孟浚有些期望的看著劉柺子,希望其可以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劉柺子聽完孟浚的話後,只是沉默著,心中在衡量著可行性,片刻後聲音有些沙啞的說道:“行應該是可行,只是時間上怕是來不及”
當孟浚再問如今一天可以產幾支火槍時,劉柺子只是伸出一支手,又加了兩根手指頭。
“才七杆啊”孟浚大失所望,他來到這火銃工坊,看這人數多了這麼多,以為產量可以翻個幾倍,誰知道一天才七杆,這要湊三千杆得大半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