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獨立的個體 (第1/2頁)
芹菜豬肉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歷過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穆清看著如此多的女性勞動力被拘在家中成為家庭主婦。
這種現象是穆清不願看到的。
隨著黃縣的工廠越來越多,黃縣一萬左右的人口就有點不太夠看。
黃縣最近繼續接收了來自廣廈和安平之外的流民。
要不是從廣廈來了一批女工人。
穆清新開的造紙廠還真收不到什麼工人。
古代君主重農抑商,主要目的是防止農民都去從商而導致田地荒廢。
在穆清看來,這是當權者過於理想化的預設。
黃縣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百姓都知道到工廠幹活有工錢。
但他們沒有一窩蜂的全去工廠幹活。
一家人依舊會有人留著家裡補種粟苗,打理田地。
就算是全家都去工廠做工的百姓也多數不是正式工。
百姓的想法若沒有外在因素助以改變,他們很難跳脫出原有的村子。
黃縣的百姓會覺得全家到工廠打工或者是不種田了都去打工,田裡荒廢,他們獲得不了糧食。
工廠說不定只是一時的,縣令三年一任,一任縣令過後,誰知道縣令兒子如今縣丞辦的廠還會不會允許他們待了。
他們覺得認為家裡有田,有產出糧食,才有生活保障。
打工只是一時的,土地才是最可靠。
百姓的觀念有時候很淳樸。
這樣對穆清現下是有好處的,畢竟如今她還不能造出大量提高種田效率的工具。
距離機械化種田的目標還很遙遠。
可是等到鐵、鋼煉製出來以後呢。
穆清打算是在兩年內實現農具落實到每家每戶的計劃。
那麼兩年或者說在利用農具高效種田後,原本需要兩人種的田只需要一人。
黃縣百姓的觀念就不大適應了。
總之,黃縣該種田的百姓還在種田,並沒有太多人轉行。
要不是有一波來黃縣打工的廣廈百姓,工廠確實招不到足夠的人手。
廣廈來的百姓和黃縣不一樣,他們就算是補種了粟苗,沒有黃縣的土肥也沒有水渠灌溉,收成很差。
秋收結束後,只要一交稅,家裡的糧缸就要見底。
黃縣和廣廈地界接壤。
在饑荒之前,黃縣窮,廣廈的百姓很少有想嫁到黃縣的。
只有黃縣女子往廣廈嫁的說法。
這些女子眼見家中無餘糧,有些人知道黃縣的孃家和自家家中一樣,或許還要更慘。
這些女子一想到這就存了想要回黃縣的心情。
之前就見到過黃縣來的菜農,他們見過菜農把黃縣吹得天花亂墜的好的,他們不信。
廣廈的光景都這麼差了,黃縣又能好到哪裡去。
於是這些女子就偷偷溜回了黃縣,想要看一看自己的父母。
沒想到這一看。
哪裡和自己想得一樣了。
黃縣還真的像那幾個菜農吹的一樣。
李小花是李老頭老來得的女孩,李小花長得好,被廣廈一個縣的農民看上了。
以前在廣廈就算種田也比黃縣過得好。
李小花就嫁到了廣廈的中縣。
李小花是私自跑回李老頭家裡的。
才幾個月不見,李小花就被黃縣的變化驚到了。
黃縣的路變得這般的大,要不是李小花對黃縣地形熟悉,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她一找到李老頭,李老頭看著瘦了一圈的李小花就開始哭。
李老頭近來吃好喝好,長胖了不少。
李小花也沒想明白怎麼以前這麼窮的黃縣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