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樂器的70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狂熱場面中,保持冷靜的人依然不少。
“馬死磕先生,請容我表達一下不同的看法。”
高欣尋聲望去,看到一個氣質淡定的中年人。
這位他倒是認識,華夏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李偉,曾經做過華夏隱形戰鬥機專案的總設計師。
後來又親自參加了南天門計劃,高欣來這兒用的玄鳥戰機,也是他力主開發的。
“您能告訴我們,飛船的初始質量嗎?”
馬死磕略微想了想,報出了一串數字,雖然沒有工質消耗量,那麼亮眼,但也是一個很優秀的數字。
“還有一個問題,您製造這艘飛船的目的?”
高欣敏銳的發現,馬死磕的瞳孔微微收縮了一下。這對於見慣大場面,進行過無數場演說的人來說,是很少出現的。
“當然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不愧是媒體上經常露面的老手,馬死磕轉瞬之間就調整了狀態,漂亮的空話根本不用過腦子。
“恕我直言,一個G的持續過載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指標,如果只是做為運輸飛船的話。”
“在可以預想的太空作戰中,飛船的機動性才是第一位的,任何不能快速改變航線的飛船,都會成為光速武器的靶子。”
不愧是主持過武器系統開發的院士,一句話就說到了關鍵點上。
在鐳射和粒子束武器,大規模出現的時代,快速改變航行軌跡的能力,才是作戰的第一需求。
馬死磕再次展示出他的招牌笑容,對著李偉道:“您說的也只是一種猜測,未來的太空戰爭,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誰都不知道。”
“從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這已經是人類能達到的極限。不知道李院士,在深空航行上,還有什麼高見?”
馬死磕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皮球給踢了回來。
李偉微笑道:“我們認為,只有核聚變直噴發動機,才具備戰勝三體人的可能。”
“您的發動機本質上,是用電磁場加速離子,噴射速度的上限,也就是三百千米左右。跟核聚變射流,兩萬公里每秒的速度,差了兩個數量級,需要的燃料數量同樣差了兩個數量級!”
馬死磕冷笑兩聲:“李院士您說的受控核聚變,是不是還有五十年就能成功了呢?”
全場爆出一陣鬨笑的聲浪,高欣看得出來,很多人是有意的。
其實也不能怪那些人,受控核聚變永遠的五十年,算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科學梗。
每一代都有科學家,預計五十年後,受控核聚變會成功,可惜過了一百年,進步只能是緩慢來形容。
慣性約束,仿星器,託卡馬克,強鐳射矩陣,各種靠譜不靠譜的套路,都試了一遍。
不時有等離子體,溫度又達到了多少,時間維持了多長的訊息,登上各種頭條。
但如果有人刨根問底,追問發了多少電,各科研機構就開始語焉不詳。
“馬死磕先生,我們注意到您的飛船,同時需要核燃料和噴射工質,這對探索宇宙是不是一種阻礙?”
發問的還是那位女記者,明顯是後面有人提詞,不然不可能問出這麼專業的問題。
馬死磕的控場能力絕對一流的,他並沒有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稍微停頓了幾秒,待眾人的目光,都集中他身上,才開口道。
“我們的飛船,只要啟航時,攜帶足夠的裂變燃料,少量的啟航工質,就能夠飛出太陽系,剩餘工質的缺口,可以邊飛行邊補充。”
在座的數位大佬,已經從飛船的外觀上,看出了點名堂,這的確是一個天才的設計。
女記者卻沒聽懂馬死磕的暗示,繼續問道:“馬死磕先生,您說的邊飛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