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硝田產硝 (第1/2頁)
凌晨二更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就是後世四川攀枝花市的釩鈦磁鐵礦,這裡曾經是南詔屬地,現在也就屬於大長和國。
據歷史記載,早在諸葛亮南征時期,攀枝花地區的先民就鑄造過很多祭祀用的鐵柱,南詔時期也有磁石出產的記載,所以該地區的鐵礦開採歷史悠久。
趙弛有些不解地問道:“護國公,你不是說胡桃裡北面五里就有很多硫鐵礦嗎?為什麼要從大長和國採購鐵礦石?”
劉策笑了笑解釋道:
“硫鐵礦不適合鍊鋼,就算勉強煉製,品質也不高,也只能作為農具使用,我們現在需要煉製的是更高品質的鋼。”
硫鐵礦主要用來製取硫酸,雖然也能夠鍊鋼,但因為含硫量較高,煉出的鋼材品質不好,在劉策看來,只適合用作農具或者箭頭、彈丸之類的使用。
而採購釩鈦磁鐵礦,不僅是因為能夠煉製更高品質的鋼材,而且還能從中選出一些天然磁石,製造出簡易的發電機。
這是一條快速攀科技的捷徑,時間不多,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隨後,劉策又接著說道:
“預計那些鐵礦石還有半個月左右能到,在這期間要先把冶煉坊的基本設施建起來,我現在給你們一個詳細的規劃,你們照著做就行。”
隨後,劉策將冶煉坊的規劃詳細說了一遍,採用的是十八世紀改良過的坩堝鍊鋼法,這是目前最合適的冶煉方式。
因為現在還不是追求高產量的時候,人手不足,原料也跟不上,所以低效一些沒關係,只要質量達標就行。
至於製作耐高溫坩堝所需的石墨黏土,劉策也告訴了他們開採的位置,幾公里外就有。
安排好了建造冶煉坊的事,劉策便騎馬去往東北三里外斜陽山腳下的一片山谷梯田旁。
這是以前斜陽寨的人耕種過的一片梯田,但現在已經荒廢了。
梯田的寬度有三十米左右,包夾在兩面山坡的中間,沿著山谷逐級而上,延綿了兩多百米,直到山腰。
有十幾個人正在給這些梯田搭建兩側透風的木棚,讓田地不會受到陽光直射,也不被雨水沖刷,最下面的幾塊田已經搭建完成,裡面鋪了一層沙土,有一些積水,還散發著一股臭味。
這正是劉策前幾天就開始安排建造的硝田,這是目前產硝最高效的方式。
以目前的工業化水平,無法實現合成氨,前置科技和門檻太高了。
所以無法像後世那樣透過氨氧化法制取硝酸以及硝化物。
雖然也可以透過電弧法來獲得氨和硝酸,但是那門檻依然不低,且產量真的是感人淚下。
而天然的硝石在大唐都是以入藥為主,保有量少得可憐,遠遠無法滿足軍用需求,就算把方圓五百里的藥店全買空,也不夠一次熱兵器戰鬥的消耗。
所以,唯一能夠解決硝石供應問題的辦法,就是建一座人工硝田。
硝田的產硝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無處不在的硝化細菌來完成從氨到硝的轉換,硝化細菌以氨為食,排出硝酸鹽。
而氨主要是透過動物大小便以及腐爛植物堆積而產生,把那幾十頭牛每天產出的牛糞堆積到硝田裡就夠了。
得到硝酸鹽土後,需要先泡水(淋硝)再加入草木灰。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與硝酸鹽中的硝酸鈣等置換後就能產生硝酸鉀溶液,再經過過濾、加熱、飽和、冷卻、析出這一系列古法工藝後,就能得到高純度的硝酸鉀,剩下的廢液也不浪費,那是種地的優質化肥。
一畝硝田要是管理得當的話,能產出上千斤硝,而劉策在這裡規劃了五畝,就目前來說勉強夠用。
成都府,青羊宮。
四日後,李曄收到了劉策的回信,主要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