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擊發藥,疊氮化鉛 (第1/2頁)
凌晨二更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據估算,裝填獨頭彈的話,能夠在一百三十米的距離保持精度命中一個直徑三十厘米的目標,兩百米內保持殺傷力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還沒有進行過測試,因為目前還差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底火。
一旁的趙松拿著他做出來的那根槍管,笑著說道:“護國公!你說的這種槍管已經做出來了,但看起來也不怎麼厲害啊,我覺得還不如那些木杆子的長槍呢!”
趙弛連忙呵斥:“瞎說什麼!護國公的東西哪輪得到你來評論!”
劉策笑了:
“哈哈哈哈……現在這只是個部件,等全部裝好後你就知道它的厲害了!”
趙松撓著頭說道:“嘿嘿嘿……我只是有點心急,想看看它到底有多厲害。”
其它的零部件都可以透過鍛造、鑄造或者衝壓、冷軋來生產,包括彈簧,用碳含量在百分之零點三五至百分之零點六之間的中碳鋼鍛打成條後,透過熱拉拔的方式製成鋼絲,就跟發電機製作銅絲的方法一樣,然後冷軋捲成彈簧。
這種中碳鋼在後世被稱為四十五號鋼,俗稱彈簧鋼,彈性足夠。
但是底火跟那些零件不同,不是透過物理方法就能搞定的,得用化學。
底火就是能讓子彈裡的火藥被點燃的裝置,如果沒有底火的話,熱武器只能回到燧發槍或者火繩槍時代,依靠燧石打火或者火繩引燃火藥。
剛開始底火所用的擊發藥是雷汞,主要在十九世紀以及二十世紀初使用得比較多,製作相對簡單,用硝酸、水銀和酒精便能製取。
但雷汞有毒,穩定性不好,且會腐蝕槍管,降低槍管壽命,所以劉策並不打算用它。
而是想要直接製取更穩定的底火擊發藥,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疊氮化鉛。
雖然製取流程比雷汞複雜得多,但劉策又不是小白,難不倒他。
後世的實驗室都是在明亮乾淨的室內,裡面有各種各樣玻璃器具,而劉策的這裡卻是土牆木屋,木桌子上都是些形狀怪異的陶瓶陶罐,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反應釜。
看起來像極了邪惡巫師的密室。
……
劉策先是用燒鹼和硝酸反應,製得硝酸鈉。
然後加熱硝酸鈉,得到亞硝酸鈉。
再用亞硝酸鈉與硫酸反應法,進行疊氮基合成,得到疊氮化氫。
最後用疊氮化氫與燒鹼反應制取疊氮化鈉。
接下來劉策便是製取硝酸鉛。
這個很簡單,用硝酸和鉛就能製得。
把鉛捶打成薄片,溶解到稀硝酸中,再加入濃硝酸反應就行了。
鉛是在瀘州買的,量不多,也只夠製作這些擊發藥。
在硝酸鉛溶液中加入疊氮化鈉就能得到最終的成品,疊氮化鉛。
但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一個輔料:糊精。
必須在糊精溶液中進行反應才能保證疊氮化鉛的穩定性,否則容易生成長柱結晶,有爆炸風險。
糊精是用蓮藕澱粉透過加酸焙燒,然後水解制取的。
一系列的操作下來,劉策製取出了第一批疊氮化鉛晶體粉末。
看起來跟白細的糖粉一樣潔白綿密。
誰能想到這雪白的外表下,是一個生性敏感,脾氣火爆,稍微撞擊就會爆炸,且威力比黑火藥大十倍的擊發藥。
子彈底火所需的擊發藥用量很小,一克疊氮化鉛就足以裝填十幾枚彈藥底火。
一切原料齊備,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劉策就裝填出了上千枚彈藥。
黑火藥已經進行了顆粒化,增大了爆速,彈殼是熱軋鋼製,
因為鉛太少,無法制作獨頭彈,目前製作的全是三顆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