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塵讀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二十日,探知盛庸駐紮在夾河後,燕兵次日也來到夾河,在距對方四十里的地方紮營。
對於與盛庸交戰,經歷了接連兩次失敗後,朱棣變得十分謹慎。
他召集諸將,拿著一支箭,一邊在地上畫,一邊安排作戰計劃。
唯恐諸將領會不清楚,朱棣又讓隨行的宦官列作一隊進行示範,直至所有人都明白無誤為止。
三月二十二清晨,燕兵向夾河列陣前進,中午到達夾河。
盛庸也擺開陣勢,令朱棣頭痛不已的火器再次閃亮登場,火車、巨銃、強弩等,數量巨大,種類繁多,應有盡有,足以代表當時的火器製造的最高技術水平,同時,戰車和大盾也排列於陣前,以結陣自保。
按照原定計劃,燕兵先由三名騎兵掠陣而過,引誘敵人追擊,隨即用強弓壓住陣腳。
然後派出萬餘騎兵,每兩名騎兵帶一步兵,直奔敵陣。
五千步卒在陣前下馬,進攻敵陣左翼,騎兵衝擊中軍。
盛庸的部眾在陣前用戰車和盾牌遮擋,層層疊疊,遮蔽得嚴嚴實實,刀槍難攻。
燕兵提前準備好木鑽,上面橫貫帶逆鉤的鐵釘,丟擲能把敵人的戰車和盾牌勾起來,彼此牽引動搖,使之無法遮擋箭矢等遠射兵器的攻擊。
然後趁機射箭,萬箭齊發,遮天蔽日。
盛庸左翼的將士失去盾牌保護,亂箭中節節後退,倉猝之下,來不及發射火器,雙方纏鬥到一起,難解難分,火器失去了效用。
燕兵驍將譚淵見敵陣譟動不穩,塵土飛揚,立即上前迎戰,衝入敵陣。
盛庸麾下都指揮莊得,面對燕兵兇猛的攻勢毫不畏懼,迎上前拼死力戰。
混戰中,譚淵坐騎跌倒在地,譚淵沒來得及起身,便被莊得趕上前一刀殺死,與譚淵一起闖陣的燕將董真保也力戰而死。
譚淵善騎射,力大無比,能拉開兩石的弓,射無不中,在燕將中的戰鬥力排名僅次於張玉、朱能。
譚淵戰死對燕兵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見敵方博擊甚勇,朱棣心知正面強攻難以獲勝,率朱能、張武等驍將繞道盛庸的後方,趁著暮色兇猛攻擊。
莊得力戰正酣,沒防備對方從背後突襲,被砍傷,傷重而亡。
在激烈的搏殺中戰死的盛庸部將楚智和“皂旗張”。
有人這樣形容楚智的驍勇善戰:令燕兵“望旗幟股慄”。
楚智陷於戰陣被執而死。
“皂旗張”是一位優秀的旗手,因為每戰都揮舞皂旗衝鋒在前,軍中稱他為“皂旗張”,聽說他力大無窮,能挽千斤。
“皂旗張”死時扔執旗不倒,十分壯烈。
第一天激戰下來,交戰雙方各有傷亡,損失相當。
盛庸是位小心謹慎、佈陣嚴密的的將領,採取防守反擊為主的戰術,在沒判斷出朱棣行動方案前,不會冒然進攻。
而譚淵誤打誤撞,向盛庸發出了一個錯誤訊號。
盛庸不得不調主力圍攻,擊敗譚淵的同時,本身的陣形也露出破綻,因兵力調動出現短暫混亂,機會稍縱即逝。
朱棣以敏銳的戰爭嗅覺,立即抓住了這個短暫的戰機,發起致命一擊,將猛將莊得斬於馬下,連砍盛庸數名戰將。
雙方對弈,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帶動整個戰局發生變化,猶如蝴蝶效應,讓人驚歎不已,既為朱棣令人驚豔的軍事天賦,也為這神奇的連鎖反應。
自從與盛庸交戰以來,朱棣接連損失張玉、譚淵兩名主將,心痛不已,火冒三丈,親自帶領十餘騎不停追擊,激情澎湃,竟忘了時間,直到夜色深沉,敵我難辨,才停下來。
周圍黑漆漆的一片,根本無法找到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