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楊通貫靠苗軍起家 (第1/3頁)
愛吃排骨雞翅的葉神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那風雲變幻的揚州一戰過後,周圍的起義軍和眾多民眾,加入張士誠軍隊的熱情如烈火般熊熊高漲。大周的軍隊人數仿若雨後春筍般迅速攀升,眨眼間便超過了八萬人之眾。此時的實力相較於初到高郵之時,已然有了數倍之差。
至此,元朝軍隊在南方已然難以再發動大規模的剿滅起義軍之行動了,只得無奈地依靠地方軍閥武裝來竭力牽制、抗衡當地起義軍那洶湧澎湃的勢力。
張士誠成功攻佔揚州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加固城防。在經過一番簡單的休整後,他毅然派遣張士德率領兩萬大軍橫渡長江,一舉拿下鎮江,而後準備氣勢洶洶地進攻常熟。
未曾想,那楊通貫竟接到元朝政府的緊急命令,率領兩萬苗軍風馳電掣般前來堵截。雙方人數旗鼓相當,在常熟城外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驚心動魄的激戰。
兩軍相爭,勇者方能勝出,而向來打仗不要命的苗軍,其戰鬥力的確要更勝一籌。最終,張士德的大軍在苦苦支撐後,終究不敵,只得如潮水般退回長江以北。
僅這一戰,張士誠便深切知曉,暫時自己的實力尚不足以覬覦江南地區。故而,他將主要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江北地區,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大力招募士兵,全力以赴地訓練軍隊,不遺餘力地增強自身實力,用心地鞏固自己的根據地。
至正十五年二月,杜遵道、劉福通等人在亳州毅然擁立韓林兒為皇帝,國號大宋,年號龍鳳。
年中之時,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興因病駕鶴西去,宋王韓林兒當機立斷任命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郭子興的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而乾女婿朱元璋則為左副元帥。
名義上,郭天敘的位置至高無上,朱元璋的位置則最為低微。然而,由於朱元璋手下的主要軍事將領皆是從家鄉帶來的嫡系,且個個能征善戰。
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又大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而來,不知不覺間,朱元璋實際上已然成為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名義上的軍中之主郭天敘自然是滿心的不樂意,時常與舅舅張天佑一道玩起一些陰謀詭計,妄圖重新奪回軍隊的指揮權。
不過,朱元璋並不想與他產生激烈衝突,畢竟他是自己老丈人的親生兒子,在隊伍裡支持者也不在少數,一旦正面衝突,必然會導致隊伍分崩離析。
元至正十五年九月,正值秋高氣爽之際,陽光明媚而燦爛,但空氣中卻瀰漫著濃烈的緊張氣息。
郭天敘與他的舅舅張天佑躊躇滿志、雄心勃勃地主動請纓,準備攻打江北重鎮集慶路——這座日後將成為南京應天府的繁華都市。
他們渴望憑藉攻克集慶路來彰顯自身強大的實力,並心懷憧憬地計劃著一旦成功便在此稱王稱霸。
郭天敘的心中滿是豪情壯志,而朱元璋雖然內心有所顧慮,但面對如此積極進取之人,亦不便橫加阻攔。
於是,朱元璋暗中精心佈局,預先在郭天敘麾下安排了一群忠誠可靠之人,負責嚴密監視其一舉一動。倘若郭天敘膽敢果真自封為王,那麼這些人將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將其剷除。
此時此刻,杭州城的守將福壽心急如焚,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忙向元朝廷發出求救訊號。
得知訊息後,元廷不敢有絲毫怠慢,火速派遣楊通貫率領精銳之師緊跟江浙行省右丞阿魯火速馳援。楊通貫所統領的苗軍勇猛無比、悍不畏死,對戰功更是趨之若鶩。
戰場之上,風雲突變,形勢急轉直下。楊通貫麾下那幫剽悍絕倫的苗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擊潰了郭天敘與張天佑統率的紅巾軍。更為糟糕的是,不久前方才投誠過來的陳野先竟然在這關鍵時刻背叛倒戈,使得戰局愈發混亂不堪。
最終,郭天敘和張天佑雙雙戰死沙場,而叛徒陳野先同樣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