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般若掌和覺遠修煉 (第1/3頁)
愛吃排骨雞翅的葉神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般若掌三十六式的難度可謂是層層遞進,一招比一招更為艱難。弘智禪師曾明確表示,如果無法在五年的時間內將其完全學會,那就壓根沒有必要去學習般若神掌九式了。
倘若說般若掌三十六式對於普通武者而言屬於難度頗高的範疇,那麼般若神掌九式的難度無疑堪稱是地獄級別。事實上,要具體去量化這些招式的具體難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可以確定的是,其難度定然要比最後的第十七招“正佛及地”以及第十八招“極佛齊天”要高得多得多。
一個月之後,李行素對於般若掌三十六式招式的練習已大致完成,他開始與子善和子敬三人相互切磋,探討實戰技巧的運用。在切磋的第一天,李行素的招式動作還顯得頗為生疏,應對起來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因而遭到了兩人的嘲笑。
然而,李行素對此並不在意,他向來清楚地知道自己從來不曾認為自己具備什麼超凡的練武天賦,並不是那種不管什麼武功一學就會、一會就精且能遠超同輩的人。
這點掃地僧和弘智禪師也都看在眼裡,他們認為李行素的練武天賦其實較為一般,不過在智力方面,由於其真正的年齡遠遠超過身體的年齡,所以顯得智力超群。李行素對自己的天賦自是心知肚明,是穿越所帶來的知識以及對未來局勢的精準判斷才是自己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
若要說天賦,那也是與練武毫無關係的,而是經過穿越這個過程之後,不知為何,自己對曾經看過的事物能夠做到過目不忘。
十天過後,李行素便能夠與子善和子敬兩人打得旗鼓相當、有來有回了,到了這個時候,兩人再也張不開嘴去嘲笑李行素了,因為他們兩人已經修煉了將近五年的時間。
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子善和子敬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濃重的沮喪情緒。他們深感自身可能真的與這套武功無緣,畢竟此刻他倆已明顯不是李行素的對手。要知道,他倆作為習武近五年的大師兄,如今卻敗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師弟,實在顏面無光,情何以堪!
又過了三月有餘,李行素猶如脫胎換骨一般,不僅武藝突飛猛進,更是像模像樣地當起了師兄,開始指點子善和子敬如何準確無誤地完成一個動作,以及怎樣讓每一式的身法、步伐與招式相得益彰,配合得天衣無縫。至此,兩人才放下成見,心悅誠服地向李行素討教,潛心修習武藝。如此一來,二人的修煉進度果真快如閃電。
然而,住在寺中的日子遠不如在村中那般自在快活。村裡孩童們在街巷間盡情追逐玩耍,好不快活;還有傅士義能陪自己談天說地,暢所欲言。起初,子善和子敬只把李行素當成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壓根不願與其談論除武學以外之事。
然而幸運的是,在這期間,覺遠時常會去找李行素一同嬉戲玩耍,這讓李行素感到無比愉悅。與天真無邪的覺遠相伴,他們縱情歡笑、無憂無慮,既無需承受學業帶來的沉重壓力,亦不存在爾虞我詐的複雜心機。此時此刻,李行素恍若重回那段美好的少年時光,重拾那份純真無邪的快樂心境。
覺遠則更為欣喜若狂,畢竟相較於李行素曾經擁有過如此愉快的回憶而言,自小長居寺院內的覺遠所面臨的生活環境可謂大相徑庭。可以想見,他平日裡目睹的無非就是那些一成不變的寺廟景象:青燈古佛相依為伴,暮鼓晨鐘按時敲響;每日燒香唸經已成慣例,飲食起居皆遵循齋戒清規。整個寺院四處瀰漫著沉悶壓抑的氣息,宛如一個專供年事已高的老僧修行入定之所,實在難以覓得供孩子們盡情嬉鬧玩樂的一方天地。
覺遠小和尚自幼孤苦伶仃,舉目無親,但自從李行素出現後,這個與他年齡相仿的夥伴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交流心聲,盡情享受天真無邪的遊戲時光。對於覺遠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