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木子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墨桂的到來,剛開始大家都是非常高興的,不過第二天開始,何立文便迎來了最嚴峻的考驗,主要是何立文折騰出來的東西有些多,而墨桂自然是清楚何立文原身所會的東西的。
比如說第二天一早,何立文便看到墨桂蹲在地上研究水泥,當看到何立文的時候便問道:“唐何小子,這玩意是啥做的?”
“這個是水泥,我是在《左傳》裡面看到過類似的記載用蜃灰葬宋文公,其中有一個註解是說‘燒蛤為炭,亦灰之類’,另外我想到石灰漿,特別是糥米石灰漿,剛開始我用石灰加蠣殼還有糥米燒製不成,後面改用粘土之類的,試了挺久才弄出來這個。”何立文也是大腦cpU瘋狂轉動,才從資料庫中找出相關的一些記載,“這個具體的配比和燒製工藝我整理了出來放在田叔大兒子那兒了,他在負責,如果桂叔有興趣可以拿過來看看或者抄錄一份便是。”
“你小子原來在墨家村的時候就老是燒石灰,我們還以為你只是粉牆用,原來是折騰這個。”桂叔倒是沒有懷疑,還給何立文找到了來處。
何立文也是鬆了口氣,看來這個原身是真找對了,這難道是主角光環,運氣也太好了些。
好在墨桂也沒多問,而是去研究水泥的特性去了,何立文趁機將做的這些東西的大概來處都整理了一下,倒還好,至少目前的造紙、鍊鋼這些都還是有來處的,主要是簡體字數字這些可以說基本上是憑空再現,但是也可以用簡化來解釋,至於印刷術就更好解釋了,無非是印章拆解開來而已。
何立文大概整理了一遍,也是稍微鬆了口氣,能大體解釋得過去就還好說,如果完全解釋不了就比較麻煩了。
接下來的兩天,何立文幾乎都面臨隨時出現的這種“拷問”,當然墨桂並不是因為懷疑,而是這些東西並沒有出現過,所以何立文都只能從源頭來找到解釋的思路,好在是幾天的時間,何立文也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不過也因為耽誤了何立文抄錄資料的事情。
“你小子能耐啊,我們墨家一直以傳承為主,雖然也有各種研究,但是像你這般大幅度改良或者改進甚至完全改變的還是挺少的,你這小子還真不愧對你母親,你母親其實也比較喜歡折騰這些玩意,和你小時候差不多。”
墨桂最後也不怎麼問了,碰到有不解的,直接去找田掌櫃或者他兒子要資料來看,有些則是親自測試,不過不愧是墨家人,很多東西一看何立文所寫的資料基本上也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如果說早期的道家是化學家的鼻祖,墨家絕對是物理學界的鼻祖,墨家一直研究這些機關武器等相關的東西,可以說在物理學這一塊是研究最深的。
後面有些東西則是蘭姨幫忙解釋了一部分,蘭姨出身公孫家,這些東西也接受快,只是當時蘭姨基本上只問何立文具體的製作,而不怎麼問出處,畢竟雖然現在也算墨家媳婦了,但是因為傳承問題還是比較忌諱問太深的東西。
迎來考驗的不只是桂叔這邊,還有李淵,當然李淵這邊考驗的不是何立文現在折騰的這些東西,而是關於開疆拓土的一些想法,其中就涉及到了戰爭。
“你小子對於戰爭這塊的學識不下於你對墨家那些的研究啊,而且你的想法看法似乎與兵家的路線不太一樣,你說朕要不要考慮讓你去帶兵打仗?” 這是李淵第三次,也是第二次單獨召見何立文的來聊天的時候說的。
這就有點考驗何立文了,李世民現在只是秦王,可以直接拒絕,但是李淵畢竟是皇帝,直接拒絕便有些不妥當了:“皇上,小子對於戰爭的理解只能算是野路子,這個主要是來源於墨家所學駁雜,而且來了長安以後也經常看各種書包括兵書,所以結合墨家的傳承才會顯得與兵家不同,所以如果皇上讓小子帶兵打仗,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小子目前的事情,另外就是小子帶兵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