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殿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黃檗禪師,出身名門望族,年少時曾執著於報滅門之仇,後來竟愛上了仇人的女兒,因無法下手而深感自責,最終選擇跳入深澗。幸運的是,他並未因此喪命,反而因此契機出家,尋求離苦得樂的法門。
錢塘司勳郎中羅隱,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始終未能上榜。儘管屢敗屢戰,最終還是未能如願,史稱“十上不第”,因此改名為隱。晚年時,雖受杭州刺史器重,做了幾年官,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仕途,毅然決然地出家修行。
而我,溫庭筠,一生總是陷入不應有的情感糾葛,或被不應愛之人所愛。儘管在詩書方面小有名氣,但始終未能取得顯著的成就,一生過得渾渾噩噩。當魚幼薇離我而去的那一刻,我徹底看透了紅塵,於是追隨兩位故友黃檗和羅隱,一同隱居在池州九華山修行悟道。
我們三人,都是歷經人生苦難之人。
黃檗禪師承受著怨憎之苦。他愛恨交織,徘徊在仇恨與愛情之間,難以自拔。他知道,如果殺了愛人的全家,愛人也會隨之死去;而如果愛上仇人之子,那麼世仇將無法報。有些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揹負著罪孽,無法選擇。被滅門的人要承受報仇之苦,而殺人者的後人也要揹負著被殺者的仇恨。冤冤相報,何時是個盡頭?
羅隱則是求而不得。天下熙熙攘攘,人們各有所求,但往往求而不得。人的一生常常因為追求而忽略了身邊最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到頭來,一場空夢,除了自己追求的目標外,什麼也沒有留下。人們往往執著於自己的執念,這種執念帶來的痛苦就像夢中的人,總以為自己清醒,卻不知自己仍在夢中,不願醒來。
而我,則深受愛別離之苦。人生本就充滿了悲歡離合,聚少離多。我們會離開兒時的玩伴,父母會離開我們,我們也會離開子女。這些都是人生註定的命運。有愛就有恨,有喜就有悲。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看開這一切,真正放下呢?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就如同恨一個不該恨的人。人世間,有了禮,有了信,也就有了不可為的痛苦。我們被這些人類自己制定的文明枷鎖所束縛,生生世世在輪迴中掙扎。
我們三人互為知己,又同受世間之苦,於是選擇隱居山林,相伴到老。
黃檗禪師早年便出家修行,受高人指點,參悟佛法,修為深厚。羅隱則深入研究黃老之術,在煉丹化氣方面頗有心得。我們三人常常一起討論儒釋道的思想以及治世的方略,直至深夜,那段時光對我們來說是無比快樂的。
然而,直到那一天的到來。
雖然我們各自鑽研黃老之術,又參悟佛法,但從未想過求取神通。然而,沒想到這世間真的會有神蹟出現。
如果以當時的認知來看,那或許真的可以稱之為神蹟。直到今天,我仍然無法解釋那天發生的事情,也不清楚是否還有其他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天佑四年,大唐滅亡。那一年,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情——天降異象。
那天清晨,我們三人像往常一樣在玄牝洞中打坐。這個玄牝洞是黃檗發現的,羅隱為它起了名字,靈感來源於《道德經》中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那天,我們已進入了金華大凝的境界,返觀內視,神息抱一,雜念不生。識神退位,元神初醒,意識漂浮在杳杳冥冥之境裡,忘卻了自身的存在,這便是道家所謂的坐忘。
突然,一陣劇烈而刺眼的白光襲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迴盪在整個山洞中,彷彿天崩地裂一般。過了許久,我們才猛然清醒過來,竟然看到了自己肉身靜坐的樣子。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場景,但黃檗禪師曾經提起過。我們竟然在這一刻,看到了自己的肉身。
難道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出陽神嗎?我們三人真的白日飛昇了?
我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