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考策論 (第1/2頁)
小馬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終於又到了這個月的第三次考評。
書院每次考評都是為科考打基礎,所以流程一般無二。
前兩次考評已經把帖經跟雜文考完,今天這一場考的便是策論。
對劉二福而言,帖經再容易不過,只需要按照要求,將書中內容默寫下來即可。
帖經考的是基礎,是學生的記憶力。當然如果大家記憶都不錯,那就卷面定輸贏。字寫得好,寫得整齊,將會成為最後的加分項。
而雜文,則主要包括一些論、表之類的文體,它的特點是“雜而有文”。主要考書法和習作能力,詩詞歌賦就包含在雜文裡面。
至於策論,需要很強的思維邏輯能力,把理論跟實踐相結合。闡述對時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觀點。
但劉二福根據以往受過的教育,實在不能理解策論裡面竟然不用涉及律法,難道真要等到當官後再去學習律法?
今天的策論題目是:浮費彌廣。
浮費彌廣?這是書院隨性出的題?還是這個朝廷已經急切需要浮費彌廣的對策?如果真要到集思廣益去解決浮費彌廣,那肯定是產生了嚴重的收支失衡,難道是財政赤字?
劉二福突然陷入了沉思,也為當前局勢感到擔憂。
仔細想想,這兩年北方連年乾旱,餓殍遍野,朝廷豈能坐視不理?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沒有生機的土地,就等於需要連續不斷的外供。可外供談何容易?更別提是連續不斷了。
浮費彌廣,顧名思義就是不必要的開支越來越多,非常之廣,如何解決?
可天災是必要的支出啊,怎會是浮費?朝廷的緊急預案呢?之前一加再加的賦稅也撐不住了?
想改革?改革談何容易?
一項改革在沒實施前,誰知道實施起來會是怎樣的結果?所以肯定先是一堆大臣各抒己見、相互爭論,然後交由君王定奪,再到各地方官員,最後才是實施。
但有一點,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越高,最後的實施,進行也會更快。君王萬一是個雷厲風行之人,就會快上加快。
劉二福開始下筆,他不想在稅收上做任何文章。因為加稅的最終結果,只會應驗在窮人身上,讓窮人更窮而已。
因為劉二福有過錢莊賬房的經歷,便大大方方地,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量入為出,有的放矢,統籌兼顧,以及如何講求效益。其中還提到了緊急預案需要具備的先決條件。
劉二福大膽直言並不是財政支出越少越好,畢竟每件事都有兩面性,無所謂好與不好。
財政支出可以提高底層人民的生活水平,減少貧富差距。
雖說古往今來,貧富差距一直都是不可磨滅的,但如果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貧也就不會顯得尤為突出。
劉二福就如何解放勞動者,達到解放生產力。到種植技術,再到發展成規模工業,也都做了細緻分析。
一個農民每天都在地裡辛苦耕耘,卻連飯都吃不飽,長此以往,病痛來襲。古代以孝為先,兒孫掏出家底為其醫病,負擔加劇,兒孫病痛來襲。如此往復,家裡誰還有未來可期?
這就是為什麼劉二福一定要從農業入手,然後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工業。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便到了談論如何開源節流。
開源之事,劉二福寫了一些,但大部分都沒有說出來,節流就更不是現在的他能多說的。
檢查並確認所有文字均是古文,開始謄抄。
停筆,交卷。
出了學堂,劉二福才覺得心中的那口悶氣消散了些。
“怎麼這表情?考得不好?”衛聰明一臉關心道。
劉二福輕吐一口氣:“不好不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