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你們修煉的不過是小乘佛法 (第1/3頁)
擇失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覺遠禪師眼底流露出難以置信之色。莫非呂超有意要指點一二?但這怎麼可能呢?剛才他可是深深地得罪了呂超。依呂超那種果決狠辣的性格來看,他斷不會行恩怨不分之事。
“不錯,這其中原委,我確有所瞭解。”
呂超淡笑回應。
覺遠禪師見狀,點頭示意求教之意。
呂超見此情景,內心暗自欣喜不已。
果然,一旦從這個視角審視,覺遠禪師斷然無法抗拒,自然會落入此局之中。
"還請道友,不吝賜教!"
覺遠禪師見呂超出言懇切,遂又催促起來。
呂超乃是一位深具慧根的修煉者,或許從他口中,能獲取到極具啟發性的修煉見解。
"依我看來,其因有三。"
瞧見覺遠禪師面露焦急之色,呂超也就不再賣關子。
"首要者,大乾帝國即便現今衰敗,可九州大地乃是天庭神佑之域,天地靈寶匯聚,英雄輩出,世間精粹,九州之地堪稱獨佔鰲頭。
故而,大乾之人,生來便懷有仙骨。
大師您來自遙遠的尼羅古國,對於大乾之人來說,不僅對您陌生,便是未曾聽說過的佛門教義也無從談起。”
覺遠禪師聞此言,微微點頭認同。
正如他初到大乾傳法那段時日所感受到的,大乾民眾確乎抱持著這般心態。
即使他們的生活困頓不堪,但對於一位異國僧侶,始終保持著大國的自尊與驕傲。
這種深深的民族自信與驕傲,實則是一種可怕的力量——任何一個民族,若內心深處對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極度自信自豪,哪怕一時身處低谷,也終究會有再度崛起的一天。
這也正是佛門在深入研究後,決定東渡大乾的原因所在。
"其次,佛門失之於實踐。"
呂超瞥了一眼覺遠禪師,接著說下去。
"先前我曾問過大師,佛門真的瞭解眾生疾苦嗎?又憑什麼能解救眾生於苦難之中呢?
大師直言只需研習佛法,即可得解脫。然而,我已就此予以批駁。
單憑誦經修行,實難觸及解脫的本質。要想真正解脫,必得尋得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僅憑口頭上宣揚慈悲,讓人憑空幻想、揣測就能得到所謂的解脫,註定得不到世人的信服。
‘紙上談兵終覺淺,欲知此事需躬行’。
佛門若想贏得世人的敬仰與追隨,就必須要有所作為,符合實際才是正道。"
聽完呂超的話語,覺遠禪師臉色漸沉,隨後深深鞠躬致意:"貧僧領教了。"
的確,佛門弟子不應疏離人群,而應主動融入其中,體味世間的疾苦,引領眾生跳出苦海,唯有如此,才能使人真心信奉。
心中已然有了決斷,覺遠禪師暗自發誓:今後所收弟子,皆不可脫離塵世,而要懂得生活,體驗人間冷暖疾苦。
"敢問高論之三,又該如何理解呢?"
覺遠禪師問到。
"至於第三點,則是佛門虛妄且偏狹。"
呂超話音剛落,如晴天霹靂般震驚全場。
覺遠禪師聽聞此言,雖然平日裡修心養性、意志堅定,此刻卻也無法壓制怒火升騰。
這是對整個佛門的玷汙與褻瀆!
"道友,請您謹言慎行!"
他可以容忍呂超對他個人的責難,但卻絕不允許他人誹謗他的教派。
原本剛剛湧起的一絲對於呂超的感佩之意,在他言辭犀利地道出這句話後,瞬間消失無蹤。
“仙師動怒了?”
呂超察覺到這一變化,並未將其放在心上,反而冷哼一聲,繼續言道:“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