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和張元枝去寄稿件 (第1/2頁)
阿柒白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討論稿件的時候,葉晚晚就突然想到了謝英,這不是現成的指導老師嗎?文學素養比她們仨都要高多了。
如果謝英要是自己願意寫,她幫忙去投稿也行。
不想寫的話,就讓謝英給她們一點點評,應該也是可以的。
這年代讓一個大學老師,在打麵坊裡蹉跎,真的是浪費啊!!!
不過這事還是得尊重謝英自己的意願,如果她不願意,那就三個人討論也行。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夜裡,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謝英,不過謝英並沒有一口答應,只是說讓她想想。
後面為了趕製香囊,得準備足夠量的草藥,回來和李大夫說過之後的第二天下午,她就跟著李大夫進山裡去找藥材了,得留足夠多的時間烘乾和曬乾。
藿香要鬚根、泥土,曬2~3天,堆放悶2天后再曬,再悶,如此迴圈到幹為止,切成小塊,就可以儲備放起來。
艾草全草可用,一般曬2~3天,存放起來,放一年被稱為陳艾。
《孟子》記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所以經常聽到“三年陳艾”或者“五年陳艾”,這是最好的品質,每個人家裡可以備著一點。
紫蘇,可以拿來炒菜,曬乾即可,葉、根、莖、子,都可入藥,但常用紫蘇葉。
石菖蒲,一般長在水流石頭附近,取其根,洗淨,稍微浸泡後,切片,曬乾即可。
白芷,取其根,用水洗淨,浸泡,撈出潤透,曬乾切片即可。
金銀花,此時正是開花的時節,可以大量採摘,曬乾即可,可以用來泡茶喝。
茯苓,一般長在有枯萎跡象的松樹周圍,觀察地面有白色或者淡棕色菌絲,尤其是雨水後,這地方乾燥很快(茯苓有祛溼的效果),將其挖出,需要蒸熟再切制,再曬乾。
薄荷,莖葉茂盛將其採割,摘取老根和雜質,切成短段,需要放在通風口低溫乾燥,保持乾淨,在這樣環境下,數十天就可以了。
荷包倒是最先做好了,比上次的要好看多了,黃白兩色拼接,紅色布弄成拉繩。
葉晚晚挑布的時候,特意挑的帶有紋理的,東西看起來挺別緻。
既然工具都好了,就開始弄重要的藥粉,先用中藥鍘刀把它們一一切細,一比一的比例配好,在分批倒入搗藥缽裡面,儘可能搗成粉末狀。
待李大夫檢查過沒問題了,才倒進香囊裡。
全程手工製作做好,葉晚晚的胳膊都弄酸了,但看到做好的四十個驅蚊香囊,還是非常滿意的。
不過她的身上即便沒帶香囊,也染上了淡淡的藥草香,還被許燕和張元枝說她身上味道好聞呢!
除此之外,報紙寫稿討論也有序的進行中,最終謝英只答應給意見,並不想寫稿,葉晚晚不強求。
於是就定下了每週一次主題討論,這還是在葉晚晚強烈的建議下實行的。
提前想好寫的主題,然後再集中討論思路,只要大綱,之後就各自回去寫稿,每個稿得反覆修改,反覆調整,一週後就彼此閱讀稿件點評。
一系列過程下來,對比前後的稿子,就會發現進步很大,彼此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葉晚晚和謝英兩人主要是看稿,提供意見,許燕和張元枝寫稿改稿。每個人都很忙碌,壓根沒時間管別人的事,也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她倆。
在出發前一天準備去鎮上的時候,張元枝開口和她一起去,於是許燕將寫好的稿件交給張遠枝,讓她幫忙一起寄過去。
第二天一大早,葉晚晚依舊揹著兩個竹簍,這次只放了藿香,因為它的單價高一些。將香囊放在另一個竹簍裡,用布包好,在上面搭上新鮮的藿香作為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