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有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忙完辣椒之後,云溪也開始擺弄她的花花了。
先將表層的草屑拂掉,再把木板挪開,拿鏟子將沙子挖開,取出去年沙藏的月季和臘梅枝條。
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云溪真害怕枝條會不會已經黑化不少了,枝條只要發黑,那就別指望好了,肯定感染細菌沒救了。結果還不錯,沒有腐爛變黑的,都保持著正常的色澤。插條的基部也或多或少地長了一些白色瘤狀物,這是月季的愈傷組織了,這種現象是生根的前兆,扦插生活的可能就很高了。
看來這方法靠譜啊,冬天下了那麼多雪,零下十幾度,這些枝條居然沒有一點事,不但沒事,還悄悄地開始長根了。
同時挖出來的,還有沙藏的月季種子,看著也沒什麼變化,應該可以種。
在前世她是肯定不會想種月季種子的,拋開月季種子育苗成功率的問題。單從繁殖來,月季根本不適合用種子繁殖,因為月季種子會返祖。種子種下去,發芽長成的苗絕大部分會開白花、紅花,同山野間的野薔薇沒什麼兩樣。只有極少數苗開花像月季,但是,這極少數的苗就是月季新品種的來源之一。
所以,在買不到優良的古代,云溪也只得自力更生,寄希望於種子偶然的變異了。倒是以後可以找找秋水仙,秋水仙素是植物育種中常見的一種,只是怎麼提煉她也不知道,不過不急,等找到再,總不至於找不到一點辦法。
再回枝條,將插條從沙床中取出之後,隨即插入裝有預先配製好的苗床裡,苗床的介質是2:3的沙和原土混合。原本介質應該是由1∶2的沙和泥炭混合的,不過現在云溪可找不來泥炭,不過好在園土也很疏鬆透氣。為了保險起見,云溪還是加大了河沙的比例。
本來最佳的扦插時間應該是春分左右的,那時候陽氣初生,生機盎然,正是植物生根發芽的好時候。可惜,扦插後需要罩上保溫保溼的塑膠薄膜,她是別想找到了。沒有塑膠薄膜,也就沒有辦法保證合適的溫度區間,剛不要維持在25c的氣溫下生根了。
所以,云溪將扦插時間一推再推,從春分推到了穀雨。雖然氣溫達到了生根的條件,可也達到了芽點萌發的時候了。生根速度要是跟不上發芽長葉的速度的話,恐怕還要白歡喜一場。
這就類似於常的“假活”,不過好的一點是因為有了明顯的根瘤,所以希望還是大大的有的。
扦插完畢後,云溪照例用上古法消毒草藥水,起不起作用的,也是個心裡安慰不是。保險起見,云溪特意交代圓圓,以後澆水噴水須得用燒過的涼水,確保乾淨潔淨。
再一次懷念有生根粉和多菌靈的年代,這兩樣可是扦插移栽之必備神器啊。
不過想想古代的花農應該也有應對的土法吧?不行,以後還是得找個本土花把式,應該也有獨到之處。再者,自己所學所知,都是從書上網上來的,好不好用,實不實用都在兩可之間,她可不敢天真地認為了解了那些就能種出好花了。前世在肥料質料藥物一樣不缺的情況下,養的也就差強人意,絕算不上箇中高手。
比起月季,臘梅枝條能生根更讓云溪高興。臘梅可比月季難弄多了,蠟梅的繁殖以嫁接、分株為主,扦插壓條為輔。至於播種法,和月季種子一樣,因不易保持花卉的原有優良特性,只在需要培養大量砧木的情況下才使用。
採用較多的是嫁接法。嫁接法,老實,云溪是隻有理論,沒有實踐,還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接活。這也屬於技術工種了吧?云溪表示心裡沒底啊!
好在沙藏的枝條還不錯,如果能夠成活的話,就不折騰嫁接了。買過嫁接苗的應該都知道,它有個很大的弊端,嫁接點一下的芽不能留。而對於叢生的臘梅來,顯然要麻煩的多,而扦插則完全不用擔心,筍芽多多益善,來者不拒,以後分株